
前因:秦灭巴蜀;后果:垂沙之战。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秦灭巴蜀: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秦相张仪、秦将司马错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之后秦国力增长,日益富强,开始向楚国扩张。
前313年,秦惠王派丞相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解除楚国与齐国的联盟,为日后秦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当时各诸侯国中,秦、齐、楚实力最强,韩、赵、魏三国势力较弱。强国之中,楚、齐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因此秦惠王很是焦虑秦国的地位,想要先瓦解楚齐联盟,然后逐个击破其余各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致力于使秦国与一些诸侯国合作,联合对抗他国,逐个击破各诸侯国后成秦霸业,即“连横”战略。他得知秦惠王的忧虑后,自告奋勇去找楚怀王离间楚齐关系。
楚怀王知道秦使张仪前来楚国,也十分重视,为他办了一场隆重的入城仪式。张仪由秦至楚前,秦惠王给了他很多财物。到楚国以后,张仪便以重金收买了楚国上官大夫靳尚、楚怀王的儿子子兰、楚怀王的宠妃郑袖等人做内应。
张仪见到楚怀王后,恭维的话不断。他先是和楚怀王拉亲戚,说现在秦惠王的妃嫔芈氏(后来的秦宣太后)就是楚国人,因此秦楚是姻亲,关系十分亲密。张仪接着就表明秦国的合作倾向,说秦国最尊敬的国家就是楚国,最想合作的人便是楚怀王,最痛恨的便是齐王。

当时齐、楚关系密切,听到张仪说秦国讨厌齐国,楚怀王对他的态度就有所保留,但架不住张仪一张巧嘴将楚怀王捧得服服帖帖,又有靳尚、郑袖等人帮张仪吹耳边风,楚怀王渐渐就对张仪放松了警惕。
张仪看到已经获得了楚怀王的信任,便对他提起楚国当下屯兵于函谷关一线之事。张仪说,我知道楚国一直想要得到秦国的商於(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其实您没必要出兵夺取,我有一个更妙的计策,可以不费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商於六百里的土地。
楚怀王大喜过望,赶紧问是什么样的办法。由于张仪早就铺垫好了秦国喜欢楚国、厌恶齐国的前情,因此便直接告诉楚怀王:只要楚国宣布与齐国绝交,秦愿意与楚结盟并献楚商於六百里之地以示诚意。
楚怀王当即就对张仪表示楚国愿意接受秦国的诚意,但是楚国有大臣认为不能听信张仪这人的话。楚王近臣屈原就竭力反对楚与秦结盟,另一位谋士陈轸也对楚怀王说张仪满嘴跑火车,他的话不可信。
楚怀王被张仪这个计策诱惑,不听屈原等大臣的劝阻,断然与齐绝交,随后派人跟着张仪一起去秦国办理商於六百里土地的割让手续。看到齐楚已然断交,张仪此行的任务圆满完成,回到秦国后马上对楚国赖掉了割地的诺言。

张仪说商於六百里地我做不了主,我手里只有六里封地,楚国如果要的话全拿去好了。使者赶快从秦国回到楚国,楚怀王这才知道中计了。
恼羞成怒的楚怀王立即发兵攻打秦国,被秦军大破于丹阳,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还在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之后楚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向秦国发动进攻,再次惨败于蓝田。
后果
垂沙之战: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三国联军攻打楚国,秦国从另一个方向进攻楚国作为牵制,楚国大败,领土被分割成几块。
结论:
楚国在丹阳和蓝田惨败以后,于公元前311年再次败于秦国的进攻。楚国三战皆败,韩、魏趁机进攻楚国在中原的领土,楚国大国地位瓦解,从此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