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讯精密切入iPhone手机代工,想要分食苹果手机代工这块蛋糕。
苹果公司和代工巨头富士康的合作关系从乔布斯时代就已经开始,走过了初代的iPhone 3G到iPhone 11的漫长历史。IPhone全球三大代工厂商都来自中国台湾,其中和硕科技和纬创集团的规模相对较小,近一半的订单都由富士康斩获。最近,一家A股上市公司流露出分食苹果手机代工这块蛋糕的野心。
7月17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斥资33亿元收购纬创集团在中国江苏省昆山的两家苹果代工厂。拿下两家年产6000万台手机的工厂,这意味着完成交易后,立讯精密将正式进入到苹果最为核心的iPhone组装供应链。
立讯精密愿意踏足这个领域并不奇怪。iPhone在市场竞争和规模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每年出货量维持在2亿部左右,而且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高端智能手机,iPhone在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10款机型中占了四款。
在苹果生产链上,苹果公司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的出现,将会与富士康形成正面对话。随着供应链重塑,立讯精密能否凭借手机代工业务创造新的奇迹?

富士康工厂工人在深圳 图片来源:法新社
绑定苹果,不断扩大的代工版图
大举进军手机代工的立讯精密,成立于 2004 年5月。创始人王来春是从富士康走出流水线女工,白手起家打下如今千亿市值的企业。
主业以生产消费电子元器件为主,立讯精密并不像苹果手机一样为普通消费者所熟悉,但在二级市场却是引人瞩目的大牛股之一。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来,公司股价稳步上涨,10年内最高涨幅超过40倍。
纵观成长之路,它先不断从其他厂商手中分食Mac、iPad、AirPods等周边代工,然后一步步打入核心的iPhone组装供应链。不过所有业务扩张行动始终围绕苹果公司,从而完成产业链的延伸与品类的扩张。
收购昆山联滔成为立讯精密发展的一大关键事件。2011年4月,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60%股权,立讯精密成为昆山联滔的控股股东。后者生产连接器极细同轴线,是苹果公司连接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这一步让立讯精密顺理成章变成苹果供应链的成员。

但是,真正获得苹果信赖的故事,要从拿下苹果最热卖产品AirPods的代工资格讲起。
小小的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里面有几千上万个组件,这要求代工厂具备精良的工艺和强大的精密制造能力。为缓解AirPods独家代工厂商英业达供应不及时的难题,2017年苹果开始将部分订单交由立讯精密生产。代工产品的品质获得了广泛认可,到2019年苹果推出的新款降噪蓝牙耳机AirPods Pro时,这项业务已经由立讯精密100%代工。
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立讯精密不但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无线蓝牙耳机制造商,而且在无线耳机的流行大潮下,也成为了各家智能手机厂商制造无线耳机的主要供应商。
因此,在无线耳机领域小有成就后,立讯精密相继拿下苹果的新业务,包括iPad内部线、MacBook电源线、AppleWacth无线充电模组/表带、MacBookType-C、iPhone转接头以及iPhone8供应连接器等关键性的订单。

对于立讯精密来说,苹果公司的重要性在财报中直接体现为,最大客户的营收比重非常大。截至2019年12月,立讯的营业收入达到625亿元,其中苹果占到营业收入的近六成。
此次收购昆山工厂,民生证券认为有利于立讯短时间直接切入大客户iPhone代工业务,进一步完善公司在代工业务领域的版图。
去富士康化的背景下,打造护城河
深度围绕苹果、多产品线扩张的背后,事实上可以看到立讯精密与富士康争夺大客户,两者关系从紧密走向松绑的过程。
创始之初,立讯精密就与富士康在业务方面合作密切,富士康的国内订单使其业绩获得了飞速增长。2010年向深交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至2009年,立讯精密向富士康销售的产品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几乎一半营业收入来自与鸿海系企业的交易。
它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富士康的身影。立讯精密第三大股东是富港电子,而富港电子控股股东为正崴精密,其实际控制人正是鸿海创始人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现任立讯董事长的王来春向媒体表示,学习鸿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增长。
之后通过一些举措——不断收购零部件厂商以及一些与苹果和华为存在交易的企业,立讯精密建立电子消费品的护城河。这使得立讯精密不再依附于富士康。
前后10多笔收购都聚焦在电子元件领域。2011年,立讯精密收购了科尔通讯,迈入通信领域,成为华为、爱默生网络能源等客户的连接器供应商;2012年并购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同年,又全资收购珠海双赢,切入3G和智能手机产业链条......

公司研发费用率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企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研发费占到立讯精密营业收入的约7%,有分析师指出,“这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鸿海的投入仅为2%。
如今,后起之秀凭借种种努力,从富士康的光环中走出来。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6月28日报道称,立讯精密的市值(3988亿元)已经超过了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约1201.92台币(折合人民币2860亿元)。

在全球,立讯精密也已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存在。根据 Bishop and Associates数据,2018 年全球连接器销售额达到 668.4 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四家连接器制造商在市场份额上继续保持前列,立讯精密排名第八,在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一,是唯一进入前10的中国内地企业。
落后的iPhone产线,难与富士康抗衡
打破供应链领域一家独大的现状,对苹果公司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从外媒的消息来看,苹果的策略很明显——对iphone出货量占据一半的鸿海减轻依赖,寻找新的代工厂与之抗衡。目的在于让供应链彼此竞争,以更低的价格,取得品质更优的零组件或服务。
不过,从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来看,立讯精密和富士康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2019年,鸿海集团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净利润达到273亿元。同期立讯精密营业收入为625亿元,净利润为47亿元。
此外,立讯精密成为首家代工苹果设备的中国内地厂商,背后是昆山厂效益平平利润减半的现状。据台媒《经济日报》,纬创卖掉大陆iPhone制造业务的原因是不赚钱,2019年利润较上一年同期腰斩一半以上。而纬创之所以极力保留iPhone印度工厂,是想要把它作为苹果生意的“活棋”。
资料还显示,纬创目前代工的iPhone主要是相对老旧的低端版本,比如iPhoneSE,而富士康代工生产iPhoneX等高端产品。

全球智能手机业务方面的现实情况,可能会让立讯精密感到失望。一方面消费者期待5G手机的上市,但是产品力不足,将延长换机周期;另一方面,iPhone销售量在2018年触顶、2019年首度下滑。
此前有消息表示,苹果建议立讯精密对台湾电子产品外壳厂商可成科技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苹果希望通过扶持立讯精密来挑战富士康当前在iPhone代工上的龙头地位。不过由于可成科技要价过高,交易并未成功。
对于立讯精密的挑战,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5月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表示,立讯就像早期的鸿海,而鸿海面对竞争,会随时保持危机感,不会担心任何挑战,鸿海会跑得更快,拉大差距,让对手追不上。
现在形势发生变化,虽然买下的手机代工厂落后、不赚钱,业务实力还难以和富士康抗衡。但至少立讯精密在代工版图又攻下一城,朝前走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