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田氏崛起;后果:马陵之战。
文/全历史张君恪
前因
田氏崛起:公元前545年,齐国大夫田无宇驱逐了权臣庆封,后来又驱逐了政敌卿族大夫栾氏和高氏,使田氏家族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齐国宰相田和为诸侯,田齐政权获得周王室的正式承认,标志着田氏代齐的完成。
一百多年前,齐国宰相晏婴就预料到了田氏代齐。他看到田氏接济贫苦百姓以笼络民心时,说:“齐国以后恐怕要落入田氏之手。”

当时齐景公也意识到了田氏的势力正在壮大。为了制约田氏,齐景公临死前委托国惠子、高昭子辅佐继任国君姜荼。齐景公另一个儿子姜阳生与田氏关系紧密,被国、高二人逼往鲁国。
国、高二族成为制约田氏的重要力量。为了消灭国、高二族,田氏的田乞先是假装讨好国惠子、高昭子,每次上朝时都在他们的车上陪侍。他一边劝高、国二人对那些不听话的大夫下手;另一边又劝那些大夫率先向高、国发难。
前489年,田乞联合鲍氏的鲍牧以及诸大夫,带兵进入了宫中。国惠子和高昭子闻讯,准备进攻救援国君,后被田乞打败。
姜荼和高昭子被杀,国惠子逃离齐国。稳定局势后,田乞把姜阳生从鲁国迎了回来,将他立为国君,是为齐悼公。鲍牧原本反对齐悼公即位,但碍于田乞的权势只好听从。
田乞被齐悼公任命为宰相,独掌朝政。公元前年487年,齐悼公因憎恨鲍牧曾反对他即位,杀掉了鲍牧。实际上,当时齐悼公没有实权,是田乞想排挤鲍氏的势力,才借齐悼公的手除掉了鲍牧。
后来鲍氏发动叛乱,杀死了齐悼公。前485年,悼公之子姜壬继位,是为齐简公。齐简公任用阚止为宰相,试图通过阚止制约田氏,并大力扶植高氏、国氏以及鲍、晏等家族的残余势力。

为了剪除政敌,田氏决心发动对外战争。前484年,田恒(田乞之子,田乞死后继任宰相)借口报复去年鲁国会同吴国伐齐之役,唆使齐简公出兵伐鲁。
齐军在艾陵之战大败,很多田氏的政敌战死,田氏在朝中的被动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田恒还重新采用了他祖父田无宇的政策,用大斗借粮食给百姓,百姓只需用小斗还回粮食。齐国人都心向田氏。前481年,田常发动兵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简公之弟姜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
至此,齐国政权已经完全落入田氏手中。田恒掌握了刑罚大权后,将齐国势力强大的公室成员和卿族屠杀殆尽,还扩张了田氏的封地。从国都(今山东临淄市)向东到海边的领地,都归田氏所有。

田恒的儿子田盘、孙子田白相继担任齐国宰相,国君完全被架空。前391年,田恒的曾孙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一座海岛上,自立为齐国国君。
五年后,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诸侯。齐康公于前379年去世后,姜齐灭亡。田氏代齐最终完成。
后果
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进入战国时代的田齐政权发展壮大,在马陵(位于今山东聊城市)击败了魏国。
结论:田氏代齐是春秋后期齐国卿族专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