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朝之乱:周王室的家庭战争
前因:姬猛成为太子;后果:单氏取周。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太子去世,景王立王子姬猛为太子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突然病逝,姬猛继位,是为周悼王;景王的另一个儿子姬朝为了争夺王位,起兵攻打周悼王。

周景王生前曾想实行改革,重振王权,但在单氏和刘氏两大卿族的干预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单氏和刘氏想扶持才能平庸的太子姬猛继承王位,继续把持朝政。

为了打压单刘两家的势力,景王想废掉太子姬猛,立庶长子姬朝。

姬朝在朝中也有众多支持者。因为单刘两家垄断了周王室的执政之位,挤压了其他卿族的上升之路。其他卿族的封地在单刘两家的盘剥下越来越小,几乎快到了灭族的境地。

所以周景王去世后,姬朝起兵攻打周悼王获得了很多王室成员和大臣的支持。交战初期,姬朝成功将单穆公和刘文公驱逐出了王城洛邑单穆公带着悼王逃出了洛邑,向晋国求助。

洛邑想象图

晋国和楚国此前已经通过弭兵之盟约定息兵,确立了共霸的局面。但晋国仍想通过干预周王室的内乱,以提升话语权。

而且当初晋文公称霸时,就曾出兵平定过周王室的一次叛乱。王子朝之乱时,晋国虽然已大不如前,但执掌晋国政权的卿族为了扩张自身的影响,答应了单穆公出兵的请求。

晋国派出军队击退了姬朝,并将悼王送回了洛邑。不到一个月,悼王就离奇去世了。单刘两家扶持悼王的弟弟姬匄继位,是为周敬王

由于晋军很快撤出了洛邑,姬朝又杀了回来,驱逐了敬王,然后自立为王。敬王因为住在洛邑东边,被称为东王,姬朝则被称为西王。

此后双方一直在洛邑附近交战,战乱一直持续了三年。前517年,就在王子朝即将取胜时,晋国的卿族大夫赵鞅召集了九个诸侯国在黄父(今山西翼城县东北)会盟。

赵鞅是一位颇有野心的政治家。会盟时他刚当晋国正卿不久,但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敬王被姬朝打败,诸侯国会认为,晋国作为大国没能尽到维护王室的责任。

当时晋国内部由于卿族内斗、国君昏庸,霸业已呈现摇摇欲坠之势。赵鞅想通过这次勤王行动重振晋国霸业,树立晋国在诸侯国间的权威。

黄父之会上,赵鞅以勤王的名义,号令诸侯国平定叛乱,主张各国为周王室出兵并贡献粮草,以平定王子朝之乱。

赵鞅画像

取得各国的支持后,第二年赵鞅就派兵消灭了姬朝的军队,平定了叛乱,重新把敬王迎回了王城。晋国还为敬王新修了城池,并在之后的十年一直派兵驻守洛邑。

晋国对周王室内乱的干预引起了楚国的警惕。尽管晋楚两国此前以达成弭兵之盟,但两国之间仍高度戒备,晋国出兵洛邑,威胁到了南部的楚国边境。

楚国之前虽然一直接出面没有干预王室的动乱,但在私下里一直支持姬朝。姬朝兵败后,也是楚国接纳了他。

姬朝兵败的时候带着周王室的史官和学者、官方典籍和礼器逃到了楚国。前505年,吴王阖闾进攻楚国,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

荆州博物馆藏楚国玉器

敬王趁机派人杀死了姬朝。第二年,周王室大夫儋翩率领姬朝的余党,在洛邑又发起叛乱,敬王不得不逃离洛邑。

前503年,晋军再次出手平定叛乱后,护送敬王回到了洛邑。至此,历时十九年的王子朝之乱被彻底平定。

后果

单氏取周:战国初期,周王室政权落入卿族单氏之手

结论:周王室因此次动乱更加衰弱,单氏、刘氏等卿族进一步掌控了周王室。楚国得到周王室的典籍后,吸收了大量中原文化,呈现出了文化繁荣的景象。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