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栾氏之乱;后果:晏婴相齐。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栾氏之乱: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协助晋国贵族栾盈在晋国发动叛乱,并趁机攻打晋国。
公元前548年,齐国大夫崔杼诛杀了国君齐庄公,拥立齐景公即位,后来和大夫庆封一起把持朝政;公元前546年,庆封诛杀了崔杼,但庆氏一族很快又被其他卿族剿灭,史称“崔庆之乱”。
崔氏是与齐国君主关系紧密的卿族,齐庄公就是由崔杼拥立的。但齐庄公一直对崔杼不怎么敬重。他经常到崔杼家中,把崔杼的帽子拿走,赏赐给别人。齐庄公还垂涎崔杼妻子东郭姜的美色,并与其私通。
崔杼刚知道时,并没有发作,而是劝齐庄公协助晋国的栾盈发动叛乱,并建议他亲自带兵去进攻晋国、支援栾盈。
实际上,崔杼知道齐国当时的实力并不如晋国。他希望齐庄公在晋国交战时战败,最好在交战中阵亡。齐庄公派兵进攻晋国,很快就被晋军击退。晋国后来想反攻齐国,但因为洪水阻碍进军道路,反攻齐国的计划就被暂时搁置了。

崔杼弑其君
公元前548年,为了报复齐庄公,崔杼设下了一个圈套。他以生病为由,缺席了庄公的一次宴会。庄公来到崔杼的家里,打算询问他的病情。但庄公没有看到崔杼,走到了东郭姜的房外,准备与东郭姜私会。这时崔杼让他的手下围住了庄公,并杀死了他。
崔杼弑君一事获得了另一大卿族庆氏的支持。崔杼立庄公的同父异母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崔杼与庆氏的庆封一同把持齐国朝政。
庆封和崔杼表面上看来合作关系很紧密,实际上一直想消灭崔氏,好独揽大权,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不久,崔氏家族的内乱让庆封看到了可乘之机。
崔杼和他的原配生有两个儿子,叫做崔成和崔强。原配死后,崔杼又娶了东郭姜,和他生了一个儿子崔明。东郭姜想让崔明成为崔氏的继承人,一直排挤崔成和崔强。
东郭姜还让她前夫的儿子棠无咎和她弟弟东郭偃,到崔杼府中任职,一起把控崔氏家族的权力。后来崔成生病,继承人的地位被崔明取代。崔杼答应将一块封地给崔成,但棠无咎和东郭偃表示反对。

东郭姜画像
崔成、崔强两兄弟于是就去找庆封帮忙。庆封就赠给崔成、崔强一些兵器和甲胄,还分给他们一些兵马。崔成兄弟回崔家后,杀掉了棠无咎和东郭偃,崔氏的家臣纷纷逃亡。
崔杼得知后,大为恼怒,不明真相的他去找庆封,请他帮忙镇压他的两个儿子。庆封假惺惺地表示,崔家的事就是庆家的事,答应帮他杀掉这两个逆子。
庆封故意派了崔杼的仇人卢蒲嫳(piè)去了崔家。卢蒲嫳原先忠于齐庄公,对于崔杼弑君一事一直怀恨在心,后来他投靠庆封就是为了杀掉崔杼给庄公报仇。
卢蒲嫳不仅杀掉了崔成和崔强,还杀尽了崔氏一族。崔杼得知此事后,才发现上当了。但此刻他的家族已经覆灭,于是他也自杀了。
除掉崔氏后,庆封独掌大权,但他天天只知道饮酒作乐,政务都是交给自己的儿子庆舍去打理。齐国其他卿族对庆氏不尊重国君、任人唯亲等行为日益不满,于是开始谋划铲除庆氏。

庆封画像
公元前545年,有一次庆封外出打猎,齐国的田氏、鲍氏、高氏、栾氏四家,联合庆氏府中的卢蒲葵(卢蒲嫳的弟弟,假意投靠庆氏后企图杀掉庆封为庄公报仇),突然一同起兵进攻庆氏,最后诛杀了庆舍。
事变发生后,庆封逃到了鲁国,后来又逃到吴国。吴国将庆封安置在朱方(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庆封逃到吴国七年后,即公元前538年,楚国率诸侯联军伐吴,庆封族人被楚军悉数杀害。
后果
晏婴相齐:公元前545年,晏婴担任齐国国相,主持国政。
结论:崔杼废立齐国国君,并与庆封先后把持朝政,标志着齐国卿权已经凌驾于君权之上。在当时各国纷纷变法改革的时候,“崔庆之乱”使得齐国错失了改革的良好时机,国力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