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阪之战:晋楚最后一战
前因:楚侵宋杨梁;后果:1.平阴之战;2.弭兵之会。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楚侵宋杨梁:前561年,楚国联合秦国入侵宋国的杨梁(今河南省商丘县)。此时宋国依附晋国,所以晋国准备军事报复楚国。

前557年,晋军在湛[zhàn]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击败楚军,侵入楚国境内,楚国无力反击。晋国维护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此后晋楚两国没有再发生争霸战争。

这时候的晋国,其实情况不妙。

一年前的冬天,晋悼公去世,年仅十岁的晋平公继位。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大卿族,在晋国国君年幼的情况下,把持朝政,晋国内部形同分裂。

当时,其他各国也早就看出来晋国内部出现了问题,所以都不太安分,纷纷想趁机侵占晋国土地。在晋平公继位之前,楚国和秦国就曾多次小规模攻击晋国。

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

晋国曾经想要和秦国大战一场,彻底打服秦国,可是由于晋国将领不和,主帅指挥不动大军,导致战事拖延不决,晋国只得退兵,史称“迁延之役”。

所以晋平公刚一即位,六卿就商量好了,要来一次大规模的会盟,来强调晋国的霸主地位。毕竟,如果中原各国都叛晋,六卿的精力就会被国外的事务牵制,没办法专心在国内强化自己的势力。

这次会盟有十多个国家参加,包括一直不甘心居于晋国之下的齐国。其他十个小国,都是国君亲自前来,只有齐国派了个大夫,名叫高厚。会盟期间,高厚的发言不符合礼数,晋国君臣很不高兴。高厚害怕被责罚,干脆逃回了齐国。这说明齐国此时已经不太把晋国放在眼里了。

除齐国心怀不满之外,邾(zhū)国和莒国(jǔ)也和楚国、齐国这两个大国眉来眼去的,结果国君都被晋国抓起来了。

不过,弱小的许国还是很把晋国当回事。许国国君此时投靠楚国,但是许国的大夫们对此很不满意,因此在会盟中请求晋国帮助,希望能把自己的国家迁往其他地方,离楚国远一点。晋国答应了,在会盟之后,晋国立即发兵,进入许国境内。晋国在许国做了什么,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晋国并没有帮许国“搬家”,而是经过许国境内继续南下攻楚。

晋平公

晋军攻楚的原因是楚国此时也在针对晋国搞事。晋国内部有问题,楚国也能看出来,所以楚国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就拉拢秦国和齐国,希望能够孤立晋国,然后重新夺回霸权,恢复楚庄王时代的辉煌。几年前楚国曾经和秦国一起攻打宋国。宋国一直是晋国附庸,所以晋军要报复楚国。

楚军由公子格领兵,迎战晋军。在湛阪,两军对垒,结果楚军战败,狼狈南逃。晋军意犹未尽,为了给楚国留下教训,在方城(楚国在汉水以东依山修建的防御工事)之外攻城略地,而楚国却闭关不出,无力反击。

晋军在回军途中,再次兵临许国,展示兵威,然后才回晋国。疲惫的楚国,直到两年之后才有能力报复,而且也不敢直接去攻晋国,而是去打依附晋国的郑国。结果楚军作战不利,很多士兵冻饿而死。

晋楚争霸

晋国在内忧严重的情况下,总算是保住了霸权。而且,此战之后的十年时间,晋楚之间和中原地区战事极少,预示着晋楚关系的新变化——弭兵。

后果

平阴之战:前555年,在战胜楚国之后,晋国攻打齐国,在平阴之战中重创齐军,火烧临淄城门,吓得齐灵公想要弃城而逃。此战之后,心怀异志的齐国不得不服从晋国。

弭兵之会:前546,晋楚在连年争霸战争中疲惫不堪,在宋国号召下举行弭(mǐ)兵之会,决定晋楚平分霸权,中原小国同时向二者朝贡。

结论:湛坂之战是晋楚争霸的尾声,此战晋国再次战胜楚国,而楚国却没有能力抗衡。此战之后,晋国压服了楚、齐国这两个大国,维护住霸主的地位。但是,晋楚两国都已经十分疲惫,没有精力再互相对抗。所以,十多年之后,出现了弭兵之会,晋楚平分霸权,中原迎来了暂时的平静。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