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齐桓公之死;后果:1.宋襄公谋求霸权,2.齐国中衰晋国继霸。
前因
齐桓公之死: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桓公晚年任用奸佞,荒于国政。他重病之际,儿子们就开始争位,以至他死后六十七天才下葬。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凄惨死去,齐国陷入混乱,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齐桓公的五个儿子相继成为国君,在他们争夺君位的过程中,齐国失去称霸的能力。
齐国在齐桓公死后丢掉霸主地位,和齐桓公自身关系很大。
首先是齐桓公的堕落。
齐桓公称霸之后,志得意满,逐渐开始放纵起来。身为霸主,周围肯定会聚集起一大批阿谀奸佞,齐桓公最喜欢的有三个,人称“三贵”。

齐桓公身边围绕着小人
一个是易牙。易牙厨艺非常好,没有他齐桓公就吃不下饭。一次齐桓公说不知道人肉吃起来什么滋味,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杀掉,给齐桓公吃。齐桓公不仅不警惕,还觉得易牙对自己实在太好了,比对亲儿子还好。
一个是竖刁。竖刁为了荣华富贵,自己把自己阉了,去服侍齐桓公。齐桓公非常感动,觉得竖刁对自己实在太忠心了。
一个是开方。开方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但是主动投奔齐桓公,十五年不回家。齐桓公也非常喜欢开方,觉得开方爱自己胜过爱家人。
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望,问谁能够继任当相国呢?鲍叔牙行不行?管仲说鲍叔牙爱憎太分明,不适合当相国;公孙隰朋可以,但是他老了,估计时间也不多了。齐桓公表示想让三贵当相国,管仲警告齐桓公,这三个人没有人性,应该远离他们,把他们赶走!

管仲至死都在为齐国考虑
管仲去世之后,公孙隰朋当相国,可是他很快也去世了。齐桓公只好任命鲍叔牙为相。没有三贵在身边,齐桓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所以又把三贵召回身边。齐桓公晚年,贤臣们一个接一个去世,他身边只剩下三贵这种人,齐国的命运可想而知。
其次,齐桓公在继承人问题上糊里糊涂,直接引起齐国的动荡。
齐桓公有六个儿子,是六个不同的夫人生的。按理说长子公子无亏应该继承国君的位置,但是齐桓公却立了三子公子昭为太子,后来又口头答应让公子无亏继位。这就埋下了祸患。
齐桓公病重时,易牙、竖刁等人果然开始作乱。他们把齐桓公关起来不闻不问,而且大开杀戒,支持公子无亏当国君。齐桓公饥渴而死,据说临死前用袖子遮住脸,说:“我没脸见管仲!”
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们忙着互相攻打,甚至顾不上给齐桓公收尸。结果过了六十七天,齐桓公尸体上的尸虫都爬出了房间,争位成功的公子无亏收敛齐桓公尸体,三个月后才发丧。一代霸主的结局竟是如此凄惨。
最后,五子争位使齐国混乱四十多年。
公子无亏当上国君之后,逃到宋国的公子昭在宋襄公的支持下,带着宋军打回齐国。结果国氏高氏杀掉公子无亏,立公子昭为国君,就是齐孝公。

电视剧中的齐孝公
齐孝公死后,本来是他儿子继位。但齐孝公的弟弟公子潘在开方的支持下,杀掉侄子,自己当国君,就是齐昭公。
齐昭公死后,他儿子公子舍又被齐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杀掉,公子商人成了齐懿公。后来齐懿公被仆人杀掉,公子元继位,就是齐惠公。齐惠公当了十年国君,这才结束了五子争位的局面。
就在这四十多年间,晋国已经建立起了新的霸权,而齐国国势不振,完全没有能力和晋国抗衡。
后果
宋襄公谋求霸权:齐桓公把太子托付给宋襄公,导致宋襄公以为自己是霸主的继承人,想要称霸。
齐国中衰,晋国继霸:五子争立的混乱局面使齐国中衰,失去霸主地位。晋国成为齐国霸权的继承人。
结论: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混乱,永远失去了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