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文学鼻祖)
如果要在60年代的美国文坛上寻找一部作品,那一定不能错过《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

作者:[美] 约瑟夫·海勒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译者:吴冰青 出版年:2012-8-1

如果要在60年代的美国文坛上寻找一部作品,那一定不能错过《第二十二条军规》。

至1980年,该书光是在科吉出版社就已经发行了150万册以上。出版者在扉页上介绍说:“毫无疑问,《第22条军规》是本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创作。可以肯定,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没有别的小说像他那样赢得如此热烈的推崇”。

《第二十二条军规》大受欢迎的原因是,该书通过看似插科打诨的笑点,展现出了一个充满逻辑悖论的荒诞世界。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理论,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然而,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规定又强调,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跟这个荒诞设定相配的,是作者极具夸张含糊的语言和锐利的讽刺锋芒。他常常将相互矛盾或褒贬义相对的词汇与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德里德尔将军夸口:“‘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丹尼卡医生说:“救命可不是‘我’的事。”某上校“发觉自己仍然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迈洛说:“‘我’这人从不说谎,只是在需要时才说谎。”

这本小说由约瑟夫·海勒于1955至1961年创作,期间他在纽约市一家制作广告册的销售公司工作。由于他在二战期间曾担任美国空军的投弹手,并在意大利和法国上空执行过六十次战斗任务,这些经验为他书写《第二十二条军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靠自己丰富的军旅生活经验和对当时美国社会状态的反思,海勒把幽默与讽刺、荒诞与严肃相互调和,创作出《第二十二条军规》。该书发表后,海勒一举成名,当年便决定放弃《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部的职务,专门从事写作。

《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本书很长,共有42章,每一章关注一个人物,形成一个各色各样的人物画廊,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战争机器的荒诞。但是前后故事情节和人物没有必然联系,用作者的话说:“全书任意抽出其中的100页,也不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和感受”。

这种混乱、喧闹、疯狂的气氛,场景奇异、情节怪诞,与作者想要制造出的“严肃荒诞”的效果有一定关系。正如哈里斯在《美国当代荒诞派小说家》(1971)一书中所指出的:“海勒的小说尽管技巧上有所创新,事实上却在遵循特定的文学传统。《第22条军规》归根到底是一部激进的抗议小说,像《愤怒的葡萄》和《美国的悲剧》一样,他的抗议是指向美国的现行权力中心。”

1970年,迈克·尼科尔斯将这部小说搬上大银幕,主演该片的是安东尼·博金斯、艾伦·阿金等。2019年,《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被改编为战争喜剧,分成6集在Hulu上播放。执导这部作品的是美国演员乔治·克鲁尼,他同时在剧中还饰演了“舍斯科普夫”一角。乔治·克鲁尼在时光网的采访中表示,吸引他的并非战争元素,而是“老年人做决定,年轻人上战场送死的荒谬性”。

因为小说的巨大影响,后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英文名字“Catch-22”逐渐演变为一个专有概念,意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

但实际上,所谓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并不存在。作者只是借“第二十二条军规”,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军方的官僚和愚昧,以此展示现代人荒诞的生存状态和战争机器的荒诞不经,从而折射出世界的荒诞不经。引申到现实世界里,其实到处都存在着让人啼笑皆非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比如说当你找第一份工作时,对方常常要求你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或者家长控诉作业太多,但学校不留作业后,孩子的考试成绩又下滑了……其实,“第二十二条军规”就在你我身边。

阅读数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