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福的传记作家称,在当时没有哪本书能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各个阶层广为流传。它不仅流行于底层读者,还得到了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关注。
《鲁宾逊漂流记》——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首次出版于1719年,是英国作家笛福的第一部作品。笛福1660年生于英国,20岁后开始从商,但屡遭失败,59岁时才开始文学创作。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笛福也因此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这个故事的创作一般认为是受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科克的亲身经历所启发,塞尔科克曾流落于智利南太平洋岛的一个小岛四年之久。本书的大部分情节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冒险、奇迹和神意。主人公出身英国商人阶层,他的父母希望他去从事法律专业,但鲁滨逊却执着于自己的航海事业。他的船一度被海盗劫持,被卖为奴隶,又成功逃出牢笼,到巴西获取了一大片种植园。之后,鲁滨逊的船遇上风暴,仅他本人和几只动物幸免于难,流落到一个荒岛之上。
鲁滨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与世隔绝荒岛上,用船内的种种工具成功建立了避难所;在岛上打猎、种植谷物与葡萄、制作陶器、养羊;并在食人族手下救下了一个土著俘虏,并命名他为“星期五”;在“星期五”的帮助下,鲁滨逊统治荒岛,此后又成功在海难28年后返回故土。其父认为鲁滨逊早已死亡,没有给他留下财产。鲁滨逊于是通过葡萄牙取回他在巴西的财产,过上了富裕安定的生活。
《鲁滨逊漂流记》在情节上具有非常强烈的传奇性质,但它和过去所有航海冒险类的传奇故事都不相同。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经典形象。作家在这部小说中以一种惊人的精密和细致虚构了鲁滨逊的经济生活,这是过去的传奇作家从未能做到的。而鲁宾逊在岛上的种种作为其实是一个文明建造的过程——从食物采集、食物种植,到工具生产,到衣食住行样样具备的社会。这个故事引发了一个类型的诞生,后来有大量的故事后来都是关于一个人或一群人流落在荒岛,然后描写这群人怎么用非常有限的资源来重建文明。
笛福的传记作家称,其时除了《圣经》,没有哪本书能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各个阶层广为流传。它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而且创造了一类新的阅读公众。它不仅流行于底层读者,还得到了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关注。亚历山大·蒲柏和约翰逊博士对之赞誉有加;卢梭把它定为爱弥儿人生的第一本书,认为它提供了对自然教育最完整的论述;马克思更在《资本论》里多处提及鲁滨逊,视之为资本主义语境下现代个体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