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羽管键琴的魅力,只需要听这三首巴赫的组曲
巴赫的古钢琴组曲各有特色, 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 有的庄严却不失浪漫气息,充分展示了羽管键琴的魅力,也为后来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赫为古钢琴共作有三套组曲:《英国组曲》(BWV806-811),《法国组曲》(BWV 812-817) 和《帕蒂塔》 (BWV 825-830)。每一组都有六首曲目。

这些组曲由标准的舞曲乐章组成, 并在萨拉班德和吉格之间附加一些其他乐章。这系列作品都带有一些来自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因素, 特别是法国库普兰的古钢琴组曲成为巴赫这些作品的样板和基础。

羽管键琴,也可泛称古钢琴

《英国组曲》大概作于1713年或1714年。这部作品的音乐特征与巴赫的另两套古钢琴组曲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连续的舞蹈乐章结构和装饰音的处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组曲也带有巴洛克时期法国键盘组曲和琉特琴舞蹈组曲的风格。然而,与法国琉特或键盘风格的前奏曲有所不同,巴赫在《英国组曲》中的前奏曲采用严格的拍子谱写的。

英国组曲 No.1, BWV_ 806 - I_序曲.mp3
00:00 02:44

《法国组曲》创作于1722至1725年。虽然叫 “法国组曲”,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只有第一首(D小调)和第三首(B小调)组曲中的第二乐章为法国风格,其余四组的第二乐章均为意大利风格。其中,第五首组曲的一些乐章是1722年巴赫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写的,直到1723年才完成。

法国组曲 No. 5, BWV 816_ II_ 库朗特.mp3
00:00 01:53

《帕蒂塔》也被称作《德国组曲》,与前文提及的两部作品一样,也有六首羽管键琴组曲。1726年这些曲子陆续单独出版,后于1731年合并出版。这是三部作品中演奏技术要求最高的,也是结构最自由的。

《D 大调帕蒂塔,BWV 828,第二乐章:阿勒曼德》

演奏者:格伦·古尔德

虽然也曾被称为《德国组曲》,但这部作品并没有特别的德国特色,只是为出版作品便利而命名的。与《英国组曲》中每首乐曲都有严格的序曲不同,这部作品有许多不同的开场风格,包括装饰性的序曲和托卡塔。

巴赫的古钢琴组曲都各有特色, 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 有的庄严却不失浪漫气息,充分展示了羽管键琴的魅力,也为后来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