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备受欢迎的“情诗圣经”)
“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

“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成名作。被誉为“情诗圣经”。

作者:[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陈黎/张芬龄 出版年:2014-6

聂鲁达被马尔克斯誉为“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在1928年访问中国,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聂鲁达年少成名,创作之路一路坦途:13岁发表诗作,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终其一生,私密的情感生活始终是他创作题材的重要来源。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写于聂鲁达的二十岁,正值诗人情与欲的萌芽期。据说诗集最初有意名为“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诗”。他认为诗是“对世界做肉体的吸引”。这本诗集是青春期聂鲁达的爱情心路历程,写的是青春期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情欲。包含了性的探索、渴望与失落、无法获致心灵沟通的焦躁,强烈的孤寂感……

聂鲁达喜欢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寻诗意。他擅长用自然景象来形容女人的身体:“白色的山丘”、“陆上的海螺”、“森林里的大火”“灯塔四周的海水”……这样想象力的联想源自于他的成长背景。聂鲁达1904年出生于智利中部盛产葡萄的帕拉尔,母亲在生下他数周之后死于肺结核。两岁时,他随父亲迁居至智利南方偏远的地区特木科。成长于原始森林地区,聂鲁达童年起便与花草树木、甲虫、鸟、蜘蛛为伴。

这些自然景物在他日后的诗作中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信手捏来的自然意象,也变成了聂鲁达诗歌里标签化的风格:“我的披风像一条受伤的狗在我脚边滚动”、“水赤着脚走在潮湿的街上”、“云朵漫游如一条条道别的白色手帕,风用其旅人的双手挥动它们”、“我想对你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一九二一年,十七岁的聂鲁达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前往圣地亚哥上大学。

聂鲁达重视向传统诗歌形式学习,更注意诗歌的创新。《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的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他也的诗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词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关于这些情诗写给谁,聂鲁达诗集出版三十年后,他才在智利大学一次演讲中透露他的秘密:

这本诗集主要有两次恋爱,一次是我作为一个乡下人在青春期所经历的,另一次是后来在圣地亚哥的迷宫里等待我的。在《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里……它们是一页连一页的,所以一会儿是森林的闪光,一会儿是甜蜜黑暗的背景。

他所说的这两位女子,一个是玛丽索尔,他是聂鲁达在家乡度假时认识的女孩,她与聂鲁达分手之后,始终珍藏着他写给自己的情书。

另一个女孩叫阿尔贝蒂娜,聂鲁达称呼她为“玛丽松布拉”(Marisombra)——在西班牙语中,这个名字正是由“大海”(mar)和“阴影”(sombra)构成。在聂鲁达的回忆里,她喜欢戴一顶灰色的贝雷帽。

分开后,玛丽松布拉为爱怅恨半生。有人在她面前朗读聂鲁达写给她的诗篇,她回忆道:“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是我失去了他……如今岁月逝去,这条路,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面对一群渴望听到真相的听众,聂鲁达这样回答:“我曾答应你们为我写的每一首情诗做出说明,但是多年岁月已流逝。并不是我遗忘了任何人,而是你们能从我给你们的名字中获得什么?你们能从某道霞光中的一些黑色发丝中得知什么?你们能从八月雨水里的大眼睛得到什么?我要如何向你们诉说你们所不了解的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坦诚相待,我从未说过一句不诚恳的情话,也无法写出一句不真实的诗句。”

情诗为谁而作,并不重要。《二十首情歌和一首绝望的诗》是聂鲁达本人很珍爱的一本书,“因为它在令人痛苦的浓烈伤感中展现出生的快乐。”重要的是,现在,这些情歌穿越岁月,走到了我们面前,也变成我们的浪漫与痛苦,欢笑与忧愁。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