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全集》(独特小说语言的开创者)
他,甚于任何其他人,大大创新了小说的语言,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瑞士日内瓦上中学,在英国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

“他,甚于任何其他人,大大创新了小说的语言,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对博尔赫斯的评价。但博尔赫斯的成就不只是小说,在诗歌领域也成就非凡,正如他长期担任图书馆馆长职务代表的博学,博尔赫斯在广义的文学领域耕耘涉猎,极大的拓宽了文学的边界与文学表达的可能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评论家认为,他是“作家们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

作者:[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王永年/林之木 出版年:1999-11

1923年,博尔赫斯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2年曾先行自费出版)以及后来面世的两首诗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圣马丁札记》(1929)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清,而且热情洋溢,博尔赫斯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崭露头角。1935年,博尔赫斯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问世,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引起评论界的极大关注。1941年,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出版。

1955年10月17日,博尔赫斯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六十年代,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学校讲学。 不幸的是,他当时因严重的眼疾双目已近乎失明。他自嘲他说:“命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他也曾说:“失明以后,写作对我岂止是难,简直是不可能。我必须把文章控制在很短的篇幅内,因为我喜欢检查写好的东西,对于已经写好的部分没有什么把握。此前我在真正动笔前往往会先打很多份草稿,但现在没法使用纸笔了,只能在心中打腹稿,我常常一边在街上或是在国立图书馆里来回踱步,一边在心中构想写的东西,我尽可能的削减字数。”


失明并没有夺去博尔赫斯的艺术生命,在母亲和友人的帮助下,他以无穷的毅力继续创作,并修订和整理出版了一些早期作品,与此同时,笔耕不错,推出了代表作:《迷宫》(1964)、《布罗迪报告》(1971)、《沙之书》(1975),《老虎的金黄》(197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发生背景不仅在拉丁美洲,肮脏的纽约街头、阴冷的伦敦、遥远的北非、神秘的日本、狂风怒吼的海上或者某个并不存在的地点都可以是故事的发生地。与之相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可以从公元前跨越到遥远的未来。博尔赫斯的某些世界中,物理规律不起作用,甚至最基础的数学也不复存在。这种难以想象的宇宙被博尔赫斯用精巧、准确的语言装在了盒子里。

评论认为,博尔赫斯不断恶化的眼疾似乎有助于他创造性的文学语言,梦、迷宫、图书馆、虚构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对幻想文学贡献巨大。中国作家余华这样评论博尔赫斯:“在我看来,他和中国的鲁迅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黑暗陷入了进去,这两个人都指出了思维的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思维存在的两个不同方式。一个是文学里令人战栗的白昼,另一个是文学里使人不安的夜晚;前者是战士,后者是梦想家。”

除了小说,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博尔赫斯还是一位文学翻译大家。他通晓多国文字,曾将卡夫卡的短篇小说、福克纳的《野棕榈》等作品从德、英、法文直接翻译成西班文文,影响深远。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