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有关村上春树的青涩岁月的故事,一本爱的故事,一本多角恋爱的故事,也是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小说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因为小说作品深刻把握住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人与事物的活动状态与精神脉络,代表了某个时代的精神符号。正因如此,一部优秀的小说才有可能获得所有时代的广泛认同。
《挪威的森林》恰恰是这样一部小说。

作者:[日] 村上春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林少华 出版年:2001-2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及对话的方式书写,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青春小说。
它是一本有关村上春树的青涩岁月的故事,一本爱的故事,一本多角恋爱的故事,也是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1987年,三十七岁的渡边彻在飞机上听到一曲披头四的歌《挪威的森林》,自此坠入宛似流水、也似迷雾的回忆里。他回想起大学时代患有精神疾病、自杀了的前女友直子,以及后来遇上野性活泼的绿子,三人之间的情感经历。故事以意识流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自我成长的旅程,循序铺陈出男主角渡边彻幽微的心境。
无奈、落寞与忧伤,是《挪威的森林》特有的调子。
深受"物哀"美学观念影响的日本民族,其生死观也极具"物哀"之美。整部书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死亡的主题笼罩着全篇,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初美,他们都在青春年少、如花的岁月选择了自杀,他们的死随着理想主义的完美一起消逝了,让人充满惋惜与忧伤。逝去的人走了,可活着的人没有停止对恋人的记忆、思念,绵延不断的失落、孤寂和无奈随之而来。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青春小说。现代人的焦虑、苦闷、迷茫通过对爱情举棋不定的态度体现出来——这中间的滋味,或许只有在青春的时候,才能感觉到。生与死、性与爱的问题,也只有在青春的时候才会困惑与思索。
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是几个都市青少年的不幸,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60年代,战后的日本恢复元气,依靠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大量日本青年在繁华都市里迷失自我。沉迷于物质和灯红酒绿的他们,精神却陷入了空虚麻木中。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年轻的一代人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其对自身的影响和改变,被随之而来的失落感和巨大的孤独感彻底击垮,成为了"颓废的一代"。
而绿子这一人物的出现,是对渡边这样的”颓废青年“的救赎。绿子仿若"春天的小熊"般——
“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我就这么喜欢你”。
与直子相反,绿子全身散发着生存的能量,她开朗乐观、活泼张扬、热情奔放,虽然承受着失去父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沉陷于哀愁,而是不断调节自己,安慰自己。绿子也许是整部书中唯一一个不具有阴暗面的人物,她暖暖的体温,带领渡边彻走出了淡淡忧郁的青春森林。
三十多年过去了,《挪威的森林》依然有其不曾消退的影响力。或许每一代青年都经历着相似的焦虑、苦闷、迷惘、困窘,又都期待一个温暖的绿子。翻译者林少华说:“读村上春树,我们会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响。”《挪威的森林》就像一本年轻人的心灵治疗书,拥有着神奇的治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