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脍炙人口、闻名全球,并且塑造了许多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赞誉。例如其后期作品《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几乎成为了保守反动、循规蹈矩、胆小怕事、沉闷压抑的代名词。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合集,文集收集了契诃夫前后两个创作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了契诃夫在文学创作领域,尤其是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脍炙人口、闻名全球,并且塑造了许多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赞誉。例如其后期作品《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几乎成为了保守反动、循规蹈矩、胆小怕事、沉闷压抑的代名词。因为故事和人物形象的成功,契诃夫的《变色龙》、《套中人》等小说还被编入了国内的中学语文课本。
作为近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一般与欧·亨利、莫泊桑一起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和另外两位齐名的作家相比,契诃夫的小说以鲜明的讽刺性为特色,充满批判色彩。契诃夫擅长用漫画式的手法速写人物,寥寥几笔即可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别利科夫登场时,用一系列“套子”外显了别利科夫的深层的恐惧心理。
“套中人”别利科夫“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墨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
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契诃夫不注重细致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且力求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展示心理活动变化,例如在《变色龙》中,随着对狗身份认知的变化,督警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随着变化,契诃夫没有侧重去写奥楚蔑洛夫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他时而跋扈时而卑微的语言和举止变化,刻画了一个趋炎附势,对上诌媚,对下欺压“狼嘴狐尾”的官僚形象。
契诃夫的作品一般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青年时期的契诃夫因为生存和生活压力,创作上比较随大潮,曾经写了大量幽默风趣的故事和小品,虽然部分作品具有一定批判色彩,但并不浓厚,例如早期的《变色龙》,仍以风趣幽默为主要特色。
1890年的库页岛旅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契诃夫的创作风格。当年契诃夫从莫斯科出发前往库页岛调查囚犯生活,库页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城市的贫穷落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契诃夫逐渐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心态,开始大量讽刺和揭露沙俄专制制度下的黑幕。
在创作风格上,契诃夫喜欢通过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苏联的成立对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传播具有较大帮助。契诃夫小说的特点是对丑恶现象的嘲弄,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沙皇统治下的的独裁、专制和社会扭曲进行批判讽刺,所以受到列宁等苏联领导人的认可。
1904年7月,契诃夫因为哮喘病情恶化,在喝完最后一杯香槟酒以后在德国去世,其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其去世百年之后的2004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前建立了一座契诃夫纪念碑,并且这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契诃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