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霍格沃茨的大门永远为相信魔法的孩子展开。”

1990年,时年25岁的J·K·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火车上,她仿佛见到车窗外有一个黑发瘦弱,戴着眼镜的小巫师对她微笑。自此之后罗琳便开始构思这个小巫师的故事。

7年后,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2007年,小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故事线围绕年轻巫师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王的斗争展开,同时以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为核心,构筑了宏大的巫师世界,讲述了魔法学校的哈利·波特及他的朋友们的成长故事。

《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人气与商业成功。截至2018年2月,全系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超过5亿册,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系列图书,翻译成八十种语言,最后四部书连续创造了历史上最畅销图书的记录,最后一部在美国发行后二十四小时内就卖出了大约一千一百万册。

《哈利·波特系列》常被认为是现代青年文学的基石。小说属于奇幻文学类型,也是成长类小说,基调黑暗,同时包含神秘、冒险、恐怖、惊悚和浪漫等元素。

用斯蒂芬·金的话来说,这些书也是 “精明神秘故事”。其中的每一部都是以福尔摩斯式的冒险方式构筑的,多数以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来讲述的(如《魔法石》、《火焰杯》、《死亡圣器》的开篇和《混血王子》的前两章)。

它同时被归为英国儿童寄宿学校类型文学。伊尼德·布莱顿的《马洛里塔》、《圣克莱尔》和《最丑女孩》系列,以及弗兰克-理查兹的《比利·邦特》小说对视其中的经典之作。

但《哈利·波特》系列比典型的寄宿学校小说更现代、更粗犷、更黑暗、更成熟,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背景下,同时包含了死亡、爱情、失去、偏见、成年和失去纯真等严肃主题。

但这个90年代的儿童故事被放进了中世纪的宏大背景里。该主题取自亚瑟王的故事。霍格沃茨像一所中世纪的大学兼城堡,有几位属于梅林教团的教授;老教授宾斯还在讲授1289年的国际术士公约;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14世纪的文士尼古拉斯·弗拉梅尔爵士,被描述为哲学家之石的持有者。

霍格沃茨的其他中世纪元素还包括墙上的军徽和中世纪武器,写在羊皮纸上并用蜡封好的信件,类似于卡米洛特大礼堂的霍格沃茨大礼堂,拉丁语短语的使用。

罗琳还曾公开承认一些她喜欢的作家的文学作品是创作《哈利·波特》的灵感来源,其中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E·内斯比特的《五个孩子与一个怪物》、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肯尼思·格拉姆的《柳林风声》等等。

此外,罗琳亦说过,她将《哈利·波特》系列分为七本书的原因,有部分是为了向同样是七本的《纳尼亚传奇》系列致敬

根据罗琳本人所说,本书的一大主旨是死亡:“我的书与死亡密切相关。整个系列的开始是哈利父母的死,贯穿其中的是佛地魔沉迷于征服死亡,并不惜一切代价来达成这个目标。我非常能够理解伏地魔对死亡的恐惧,因为这种恐惧是我们所有人所共有的。”

学术界与新闻界对本书的解读更多样化,有些还包括政治暗示。大致上,对于小说系列主体的解读有:常态、压迫、生存、克服难以逾越的困难、少年时期的成长、学会与自己的恐惧共生等。

尽管这部书同时包含了许多其他主题,比如权力和权力的滥用、爱、偏见、自由选择,但作者选择了让这些概念在书中自由发展,而不是有意识地向读者灌输。

阅读数 5.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