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真实还原苏联社会面貌与困境)
信仰的变动,命运的交织。

《日瓦戈医生》(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该书在苏联被禁,1957年被偷运出境在意大利发行,为作者赢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当时,无论是苏联还是国际,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赞誉或批评,很难逃离政治色彩。随着历史远去,《日瓦戈医生》由于描写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并展示了特殊的年代中人性的选择,因此具有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启示意义。

小说以苏联医生尤里.安德列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冬妮亚、情人拉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革命战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广袤时空背景上,不同个人的情感、信仰的变动,命运的交织。整部作品的悲剧氛围浓重。

作者:[苏联]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蓝英年/张秉衡 出版年:2006-1-1

自然环境的严峻宏大,审慎的知识分子在革命、时代潮流中的孤立无援,人性中的闪烁才智与热烈爱情,在书中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意境。比如医生与拉拉最后分别前的数日,在大雪封锁的小木屋中相互偎依。四周渺无人迹,只有四只狼对着室内的灯光嚎叫。在这片白茫茫的雪地上,日瓦戈找到了平生未有的幸福,他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找到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日瓦戈医生》塑造了一些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日瓦戈与同时代的文学形象截然不同,他不是革命英雄,也不是改造成功的知识分子,不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日瓦戈一开始赞叹过十月革命摧枯拉朽除旧立新的伟大意义,随后真切体会到革命一路斩妖除怪,但又把仇恨和暴力洒满人间。帕斯捷尔纳克隐约地批评了苏联的意识形态:他不同意塑造一种“新人”,因为这违反了人性。

有文学分析指出,日瓦戈医生颠沛流离,猝死街头,象征着作者眼中那些极少数保持着自省自觉的个人理性的圣贤之士,最终仍走投无路,潦倒终生。拉拉的遭际象征着革命的道德伦理悲剧。拉拉的丈夫安季波夫,投奔红军但难割舍对妻子怀恋,最终自尽,其命运象征着革命的哲学悲剧。

帕斯捷尔纳克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就已经做好了承受各种结果的准备。刚刚年满 56岁的帕斯捷尔纳克在个人笔记里写道,我已经是个老人,我活不了多久,“不敢无限拖延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帕斯捷尔纳克在强大政权面前有时表现软弱,曾在要求处决一批开国重臣的作家联名信上签字,事后羞愧不已。大清洗过后,巴别尔、皮利尼亚克、曼德尔施塔姆或被枪决、或饿死集中营中,文学界噤若寒蝉。而在《日瓦格医生》中,帕斯捷尔纳克倾其全力,注入了俄罗斯文学家的良心。在赫鲁晓夫的默许下,苏联文艺界狂热声讨这部书和帕斯捷尔纳克。

这部小说一定程度上带有自传性质。帕斯捷尔纳克有一位相知甚深的情人伊文斯卡娅,拉拉就是以她为原型。在当局以驱逐出境、伊文斯卡娅工作不保的威胁下,斯捷尔纳克拒领诺奖,不久郁郁而死。

1988年,《日瓦戈医生》开始在国内连载。次年,帕斯捷尔纳克之子最终被允许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父亲的诺贝尔奖章。自2003年起,该小说成为俄罗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影响深远的美国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写道:“我相信《日瓦戈医生》将成为人类文学和道德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