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评委会主席娄烨曾经说:“从前几届来看,FIRST影展的惊喜就是华语电影届的惊喜了。”
飞机落地青海西宁,志愿者们举着醒目的“FIRST”“撒野”的牌子。一个染了蓝头发的女孩热情地为我们引路,自我介绍来自中国民航大学,通过层层报名、审核,来这里过个不一样的夏天。一位与我们同车的年轻人,说他从武汉来,作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疫情期间在家里已经上了半年的网课,现在和一些朋友约好来进行“现场观摩”。
7月26日至8月3日,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在此举行。海湖新区的万达广场,电影的氛围无处不在。闹市之中的小广场,已经支起了大幅幕布,显然即将作为露天放映的一个场地。穿过一个商场,整面墙挂着FIRST的明星嘉宾海报——但却是2019年的胡歌、海清,看起来已经在这里挂了一年之久。
“今年就让我们抱团取暖吧。”启程前,影展宣传人员说。因为疫情,人们已经有半年没进过电影院。FIRST的确感受到大家的“暖意”,全程、半程观影票一经开售,就迅速被抢光。500人的媒体微信群——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我2017年参加时的大概200人——从一周前就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间歇着开始“比稿”预热,丢进几篇前瞻报道。
而早在“大部队”到来之前,由导演曹保平、演员段奕宏担任导师的新人训练营,已经于19日起筹备剧组,拍摄短片。这些习作将于影展期间完成,接受观众的检验。

左二三分别为段奕宏、曹保平

训练营拍摄现场
前评委会主席娄烨曾经说:“从前几届来看,FIRST影展的惊喜就是华语电影届的惊喜了。”FIRST前身是2006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创办的大学生影像节,2011年起落地西宁。影展主要评选国内年轻新导演的处女作长短片作品,为那些难以在影院亮相的优秀作品提供机会,也让青年电影人有机会出现在媒体和投资人的眼中。
电影是一个成本和风险都颇高的行业。默默无闻的新人们,往往倾其所有,将前途赌在处女作上,使用通用的路径:在电影节先闯出荣誉,得到进入市场的机会。在国内,FIRST影展越来越成为一个“惊喜”的原因中也包括一条:新导演的选择并不多。除了上海、北京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以及香港金像这几大综合性影展,从2000年至今,国内北京、南京等“民间”四大独立影展,都由于受到电影审查政策的限制、经费有限等原因,相继停办。
曾参加过FIRST短片竞赛的文牧野,因为《我不是药神》而声名大噪。2014年,忻钰坤凭借《心迷宫》在FIRST上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那部成本170万元的悬疑片,被称作近年来最好看的国产悬疑片之一。最近几年间,FIRST还推出了《春江水暖》《郊区的鸟》《北方一片苍茫》《平原上的夏洛克》《八月》等佳作,受到了业界和越来越多普通观众的关注。

第13届FIRST最佳剧情长片《春江水暖》
为了让影展顺利开幕,影展创始人宋文、李子为夫妇,和他们的团队忙活了大半年。疫情对影视行业造成冲击,也使得影展的资金筹备和征片、评审工作都变得更困难。竞赛单元在保持数年投递数量增长的趋势后,国内影片今年较去年减少36%,5年来首次低于700部。今年为创作者提供的现金类奖项数量锐减,往年共设置13个剧本发展金奖,今年只有7个。
最终共有34部电影入围竞赛单元,包括剧情长片13部、纪录片8部、短片13部。在摇摆的2020年,这份入围片单仍展现出青年电影的一些蓬勃姿态。初审评委会写道:“显而易见的是技术手段的提升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这些电影的可看性,但也折损了作者的实验性和批判精神。小成本的作品反而更真诚,也更具有开拓性。”




终审评委会主席由导演陈可辛担任,艺术家曹斐、演员郝蕾、剪辑指导孔劲蕾、编剧刘恒、导演章明、声音指导赵楠担任评委会成员。最终的奖项归属,将由这些人决定。

我们也将见到几位明星——黄渤、易烊千玺、黄轩、井柏然将出席闭幕式。

开幕影片定为曹斐2019年的电影作品《新星》,闭幕影片则选择了丁荫楠导演1988年的作品《电影人》。选择丁荫楠导演32年前的作品《电影人》修复版来到2020年的银幕,“是现实境遇对影片的一次重读,也是所有电影人回归电影的一次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