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复兴晋国:英雄出少年
前因:晋厉公被杀;后果:六卿把持朝政。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晋厉公被杀:公元前573年,因为晋厉公的亲信胥童在三郤之乱中曾拘捕栾书中行偃,试图一并除掉栾氏中行氏势力,因此栾书和中行偃杀死胥童,并弑杀晋厉公。

公元前573年,晋国正卿栾书将公子孙周从成周(今洛阳)接回晋国,立为国君,是为晋悼公。晋悼公在位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缓和国内矛盾,增强国力,对外打击楚国,使晋国的霸业复兴。

晋悼公继位时只有十四岁,但是他对晋国国内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十多年来,晋国国内动荡,接连发生赵氏被灭族的下宫之难,郤氏被灭族的三郤之乱以及栾氏中行氏弑君事件,国内矛盾十分激烈。

晋悼公即位时不到15岁

因此,晋悼公内心十分忐忑。在进入晋国国境,面对前来迎接的群臣,晋悼公说:“我本是个流亡的公子,根本没指望回国,更别说当国君了。所以,如果你们只想立我当个傀儡的话,不如换一个人,我可不想像晋厉公一样的下场。”

晋国诸卿听了这番话,赶紧表示,唯国君之命是听。毕竟弑君这种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当初晋厉公在处理卿族矛盾的时候,过于激进,引起众卿不满,栾氏和中行氏才敢弑君。如果现在谁敢再带头搞内乱的话,难免会被其他家族孤立。

晋悼公认识到,稳定国内局势是当务之急,所以先放逐了曾经帮助晋厉公对付卿族的几个手下,表示自己不会对诸卿动手。这下诸卿放心,持续十多年的国君与卿族的内斗,不会再继续了。

接着,晋悼公减轻赋税和劳役,不再大兴土木,使晋国人民能够专心从事农业生产,积攒粮食,增强国力。晋悼公带头节省开支,并号召诸卿出卖多余的粮食,防止国内出现饥荒。

国内矛盾缓和、国力增强之后,晋悼公就开始对外用兵。虽然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晋国战胜楚国,但是战后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仍然依附楚国,对晋国来说是很大的威胁。所以晋悼公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郑国位于中原腹地

但是晋悼公并没有急于南下,而是首先稳定后方。北方的无终戎此时势力较强,晋悼公想要派兵讨伐,消除北方的威胁。但是熟悉戎狄事务的魏绛表示反对,劝说晋悼公,与无终戎讲和的益处更大,而如果对北方用兵,南方的楚国一定会趁机搞事。

晋悼公听从了魏绛的正确意见,派魏绛北上与无终戎结盟修好。此次结盟,使晋国北方安定二十余年,更带来经济贸易上的好处,史称“魏绛和戎”。

解决后顾之忧后,晋悼公开始对郑国用兵。晋悼公决定,不与楚军直接交锋,而是针对郑国,使郑国疲惫,从而不再依附楚国。于是晋军经常兵临郑国边境,侵犯郑国的领土,使郑国耗费很大力气防备晋军。

楚国为了对付晋国,也派兵侵犯依附晋国的宋国。但是每次楚国都会要求郑国出兵。郑国一边要长期防备晋国,另一方面又要派兵跟着楚军攻宋,很快就感到不堪重负。于是郑僖公决定,要脱离楚国,依附晋国。

但是,郑国国内的亲楚派实力强大,杀死郑僖公,立了一个小国君,仍然依附楚国。于是晋悼公加强军事手段,在郑国北方边境筑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部),并且多次组织联军征伐郑国。

晋悼公还采取新任正卿智罂的策略,三分晋军,轮流伐郑,楚国每次都要来援郑,但是晋国却每次只动用三分之一的兵力。经过多次用兵,楚国逐渐力不从心。

郑国作为小国,没有能力对抗晋国或者楚国,向来是谁强跟谁走。现在的形势明显是晋国更强,所以郑国国内的亲楚派失势,郑国派人对楚国表示,既然楚国救不了郑国,那郑国只好依附晋国了。于是郑国正式成了晋国的附庸。

晋悼公英年早逝

成功夺取郑国,使晋国的霸业重新登上顶峰。但是,在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年仅二十九岁就去世,继位的晋平公年仅十岁,晋国大权被六卿把持,晋国也开始走向分裂。

后果

六卿把持朝政: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去世,十岁的晋平公继位。晋国国内此时已经出现强大的六卿,六卿趁晋平公年幼,架空晋平公,把持朝政。

结论:晋悼公拥有雄才大略,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晋国霸业复兴。在晋国历史上,晋悼公的地位可以与晋文公相提并论。但是他一个人阻止不了众卿逐渐强大的趋势。晋悼公英年早逝之后,晋国就被六卿把持朝政。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