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齐鞍之战:为博母亲一笑
前因:前597年,晋楚邲之战;后果:前583年,下宫之难。

前因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丢失霸主地位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讨伐鲁国、卫国,鲁、卫两国派使者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派大将郤(xì)克率八百乘前往救援,两军在鞍地(今济南市西)大战,齐国战败。

齐顷公为什么会对鲁、卫两国开战?

查看完整族谱

齐顷公的族谱

鲁宣公开始,鲁国一直依附于齐国。但鲁国国内的很多有志之士看不惯鲁宣公的这种做派,伺机推翻鲁宣公,摆脱齐国的控制。公元前591年,鲁宣公逝世,国内的反齐派当权,翻身做了主人。

齐国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附庸国的人造反?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举兵伐鲁。

在当时,鲁国和卫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两个小国在大国林立的春秋时代,向来是抱团取暖的。这时候卫国看到齐国大举入侵鲁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立刻派出国内的精英干将,伐齐救鲁。

齐国也不含糊,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转而攻卫,在新筑(今河北省大名县)大败卫军。卫、鲁两国显然都不是齐国的对手,两国不约而同派使者向晋国求救。

为什么要向晋国求救?

说起来,这还是一笔陈年旧账。

公元前592年,晋景公派郤克出使齐国,邀请齐国参加晋国组织的盟会。这是一次很正常的外交活动,郤克在路上碰见了同样去齐国的鲁、卫、曹三国大夫,四个人结伴去齐国。

这四人到了齐国,一起参见齐顷公并递交国书,郤克是个驼背,鲁国大夫是个瘸子,卫国来的是个独眼龙,而曹国的使臣是个秃顶,这样四个人站在一起,看起来就有些滑稽。

齐顷公也觉得很好笑,于是在四位使臣正式觐见的时候,特意安排母亲萧太后站在使臣的必经之路上观看。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齐顷公的时间地图

女眷的笑声传入耳朵,郤克当下就愤怒得拂袖而去,并发下毒誓,一定要向齐国报仇。

可惜郤克回国后,晋景公为了保护两国关系,迟迟不让郤克出兵。

就在郤克苦等的第三年,鲁、卫两国的求援使臣到了。此时伐齐名正言顺,连晋景公都不好再拦着郤克,给了他八百乘晋军,联合鲁、卫、曹三国组成联军,一路追击齐军。

联军一路追击,与齐军在莘地(山东莘县)狭路相逢,大战一触即发。

为保此战完胜,晋军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鞍地。

此时,齐顷公因为连胜两国,看到晋军撤退,愈发趾高气昂。来到鞍地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扬起鞭子指着晋军对战士们说道:“等消灭了晋国后再吃饭!”马车的马都还没披上甲就向晋军冲去。

一开始,齐军的士气确实很盛,晋国军队被压制在阵内,根本冲不上去。见此情景,郤克亲自站在战车上擂鼓助威。鼓声大作,极大鼓舞了晋军战士的士气。

就在这时,一支箭“嗖”的一下,正中郤克手上,鲜血喷涌而出,一直流到郤克的鞋子上。郤克手臂疼痛难忍,向车上另外两人喊道:“我受伤了!”

车夫却说:“你忍忍吧!我比您早中箭,箭射穿了我的左手,我把箭折断了继续为您驾车,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朱红色了,可是我却不敢说我受伤。”

车右(古代执兵器立于车子右边的武士。)也说:“我也一样!从战斗一开始,只要遇到危险车子开不动时,我就下车推着走,我不说,您又怎么知道呢?不过看样子您真是受重伤了!”

车夫道:“旗帜和战鼓都在我们车上,全军都在看着我们呢!哪怕是死,也要完成国君交给我们的任务!您让开,我来!”说着,便用受伤的左手将几股马缰绳并在一起,右手一把夺下郤克手上的鼓槌,继续擂响战鼓。

由于马缰绳被强行并在了一起,而车夫的左手伤重无力,战马顿时失去了控制,朝齐军阵营狂奔而去。

后面晋军不知道主帅车上这个情况,都以为是齐军撤退,主帅在追击齐军。于是一声呐喊,紧紧跟着帅车向齐军冲去。齐军一看这个阵势,顿时乱了阵脚,溃不成军,竟然绕着华不注山转圈子,一连转了三圈。

齐国败局已定。最后,齐顷公假扮车夫逃过一劫。

后果

公元前583年,晋国爆发下宫之难,赵氏几乎遭到族诛杀(《赵氏孤儿》的原型事件)。

结论:晋鲁卫联军在鞍之战中大胜齐军。战后,齐顷公重礼贿赂晋国,并归还了从鲁国和卫国侵占的土地,顺利与晋鲁卫结了盟,晋国的霸主地位又得到了恢复。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