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泚之乱:伙食差会引发军队叛变?
前因:1、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围困襄城,唐德宗调泾源军解围;后果:1、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自立为帝,建楚;2、唐德宗开始放任藩镇割据,此后直到唐亡,各地兵变不断;3、宦官受宠。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围困襄城,唐德宗调泾源军解围。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八日,德宗命泾源节度使姚令言率军东进勤王。泾原军路经长安,突发哗变,攻入城内,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拥立太尉朱泚为帝,史称朱泚之乱。

数天前,朱泚在家中接待了姚令言,姚此前是他的老部下。

查看完整族谱

朱泚的族谱

姚令言风尘仆仆,寒暄几句就表明来意:泾原五千军受命东进,解襄城(今河南襄城)之围。如今驱驰千里而来,京兆尹王翃(hóng)只以粗茶淡饭犒军。我一众将士弃父母妻子来赴国难,吃这等饭菜,哪来的力气杀敌?如今攻入长安,皇帝跑了,我等来迎朱太尉你主持大局。

姚令言话留三分。气不过粗茶淡饭犒军是真,看上了琼林、大盈两库财宝也不假。

唐德宗李适出了名的爱财,经常向臣下索要财物,更有甚者还吃国家工程款的回扣,收敛来的财货都藏于这两处私库。

朱泚听罢,心中又惊又喜又惧:真是人在家中坐,运从天上来。虽说这是好运还是厄运现在还难说。

他也明白,如今姚令言要他出来主持大局,原因有三。其一,姚一行人此次也不是蓄意谋反,事出突然,一时也六神无主。其二,三年前,泾州守将刘文喜叛乱,自己受命任泾原节度使,带兵讨伐叛党,与泾源军不少将领有旧交。其三,如今河北三镇节度使联合淮西节度使起兵叛乱,其中就有自己的弟弟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包括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节度使朱滔。如果他听从姚令言的建议自立,虽然姚手下只有兵卒五千,但如果德宗攻长安,弟弟朱滔必定会率幽州军前来相救,那样的话,交战起来胜算也不小。

朱泚盘算一番,觉得这事值得一搏,但不可操之过急,最好先看看各方势力的反应。

次日,朱泚命人到城中张榜告示:泾原将士长居边疆,不知朝廷礼仪,唐突入城,惊动圣驾,致其西出奉天巡幸,朱太尉已暂统六军。神策军将士及文武百官领朝廷俸禄,理应追随皇帝,不能或不愿前往的,可到太尉官署来。

唐德宗画像

不久,西平郡王李忠臣,右金吾将军张光晟相继前来,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也率军来投。

朱泚以为众望所归,已经下定决心称帝。

十月八日,朱泚入主宣政殿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秦,改元应天,又大封百官,遥封朱滔为冀王、皇太弟。

朱泚称帝的这一天,唐德宗在奉天行宫气得要命。

一是气朱泚,此人早年为幽州节度使,代宗年间,非要入朝面圣,以表忠心。

自安史之乱以来,朝廷本不愿启用河北三镇军将,一方面这里是安禄山发家之地,另一方面,安史之乱最后以允许河北三镇获得半独立地位作为条件,才换得史思明部将投诚,所以这里藩镇林立,中央很难控制。

代宗当年见朱泚忠心可表,才留他在朝中任职。他弟弟朱滔在幽州谋反,德宗也只是削了他的军权,并未多加责怪。

如今他却倒戈相向,僭位称帝。

二是气自己。

两年前,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上表要求继位,这本是朝廷和藩镇之间达成的默契及协议,并不过分。但德宗当初削藩心切,拒绝了李惟岳。这才导致李惟岳联合河朔诸节度使一同谋反,河北战火重燃。这是第一招错棋。

召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北上平叛,却被他趁火打劫,又没有以重利满足他,这是第二招错棋。

如今引泾原军东进平叛李希烈,却对泾原军未加防备,招致都城沦陷,这是第三招错棋。

德宗悔恨不已,长安城里的朱泚却已经开始筹备进逼奉天了。

十月到十一月期间,朱泚多次围攻奉天而不破。十一月底,河中节度使李怀光赶来救驾,大败朱泚。朱泚遂逃回长安。

次年五月,右神策军都将李晟已平定河北三镇叛乱,又率兵来关中勤王,进逼长安。

长安城大破,朱泚向西奔逃,路上被随从斩杀。

后果

1、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自立为帝,建楚。

2、唐德宗开始放任藩镇割据,此后直到唐亡,各地兵变不断。

3、德宗开始宠信宦官,由宦官统领神策军,并对神策军大规模扩编。

结论:朱泚之乱是一道分水岭,不仅改变了唐德宗,也改变整个唐朝的政治走向。风风火火打压藩镇、一心想恢复盛唐气象的德宗,因朱泚之乱遭受重创,其削藩的雄心壮志也随之破灭。而此后中央对待藩镇林立的局面,政策也大都趋向缓和。

阅读数 4.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