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究竟是何时出现,又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形态的?它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时间线,一起读一段关于书的故事……
从古时候起,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它的目的是讲述故事、记录历史还是共享信息,无论它的形式是手写、印刷还是数字化,无论它的载体是泥板、纸张还是屏幕,我们对书的需求似乎从未改变。
那么,书究竟是何时出现,又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形态的?它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时间线,一起读一段关于书的故事。
文字的诞生
约公元前3400年:楔形文字(Cuneiform)。在西亚的古老土地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从土耳其东部的山脉和高地发源,平行向南流入波斯湾,在这两河流域冲积形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在这片广袤平原上生活的苏美尔人,从在泥板上刻写符号开始,逐渐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体系之一——楔形文字。

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大英博物馆藏
从这一时期开始,不同的文明体系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字,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Hieroglyph)、中国的甲骨文等。这些文字被刻在泥板、陶片、龟甲、兽骨、竹简等形状扁平、便于移动的媒介上,被用来记录或占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的载体也在不断革新。
纸的发明
约公元前3000年:莎草纸(Papyrus)。由古埃及人发明并广泛使用,以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作而成。现存最早的写有文字的莎草纸为《梅勒日记》(Diary of Merer),其中记录了古埃及第四王朝时,从图拉采石场往吉萨运送石灰石的活动。

写在莎草纸上的古埃及死亡之书,前1275年,大英博物馆藏
约公元前500年:羊皮纸(Parchment/Vellum)。这一名字来源于希腊化时期(前330—30年)大规模制作羊皮纸的中心城市——帕珈马(Pergamon)。但其实羊皮纸在小亚细亚地区和其他地方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
约公元105年:蔡侯纸。东汉和帝时的中常侍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良了造纸术。但当时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和缣帛为主,到东晋(317—420年)末期,纸才被广泛推广并使用。而一直到13世纪,纸的制造和应用才从东亚地区传播到当时正处于中世纪的欧洲。
书写和装帧的演变
这一时期的书写工具与之前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字记录主要还是依靠手写,形态仍多以卷轴为主。卷轴(Scroll)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直到约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人发明了由木头和蜡做封皮的手抄本(Codex),装订成册。由此开始,更接近于我们所熟悉的书的雏形就形成了。在中国,我们的传统图书装帧样式经历了从简牍、卷轴、经折装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演变历程。

现存体积最大的中世纪泥金装饰手抄本《魔鬼圣经》(Codex Gigas),于13世纪早期制作于波西米亚地区一所修道院内,瑞典皇家图书馆藏
但囿于制作手段和材料,这一时期书的制作成本高昂,数量也十分有限,如同奢侈品一般,多为国家机构和上层社会所拥有。直到印刷技术出现,书的大规模生产和普及才成为可能。
印刷技术的革新
约公元8世纪(唐开元年间):雕版印刷。在唐代,随着佛教密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梵文陀罗尼经需求巨大,于是信众在佛像捺印之法的基础上,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完整雕版印刷制品是唐代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一部《金刚经》。这部经书卷轴全长约5米,由多个分别印刷而成的印张连接而成,1899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868年,大英图书馆藏
约公元1040年:活字印刷。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一位名叫毕昇的书肆刻工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开启了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从这以后,印刷技术随着人类活动被广泛传播到亚洲和欧洲其他地区,并在此基础上被不断革新。
约公元1450年:印刷机。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以铅活字印刷技术为基础,发明了活字印刷机,推动印刷进入工业化时代。约1455年印刷而成的《古腾堡圣经》(Gutenberg Bible),是最早以这种技术生产而成的书之一。

首版《古腾堡圣经》,纽约公共图书馆藏
经历了从文字产生以来漫长的四千多年,在书写工具和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下,书终于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大规模生产阶段。而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印刷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提升了印刷效率。从这时起一直到20世纪初期,虽然书的数量越来越多,外形越来越丰富,但是印刷和装订技术没有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直到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现在出版的书多以胶印为主,在现代印刷技术的支持下,大量种类繁多的书被生产出来
数字化和书的未来
公元1971年:古腾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书的制作和传播形式又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1971年,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哈特(Michael S. Hart)启动了一项致力于书籍数字化及传播的项目,最终形成了最早的数字图书馆。2007年,亚马逊(Amazon)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款电子书阅读器kindle,薪薪之火点燃了人类阅读的读屏时代。

2007年11月19日,亚马逊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子阅读器Kindle
据谷歌的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出版了超过1亿种书,现在还在以大约每年200万种的速度增长。至于在现代出版印刷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前的古籍,光是现存的中文古籍就有大约20万种。它们承载着记录历史和思想、传承知识和文明的重担。
从5000多年前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到今天的平板电子阅读器,人类对知识和智慧的执着似乎推动着书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旅程,又仿佛只是经历了一个轮回。书的未来会是怎样还未可知,但至少现在看来,这个和人类社会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史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关于书的故事,还会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