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兵变:一个女人换一个帝国
前因:范阳起兵;后果:唐皇太子李亨灵武称帝。

前因

范阳起兵,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州)起兵反唐。

公元756年(唐天宝十五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随行将士哗变,处死宰相杨国忠,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当时,安禄山率领的大军一路南下,直奔长安而来。唐玄宗不得不带领部分官员、后宫及禁军离开长安,另谋发展。

当年六月十三日,唐玄宗一行在几千禁军的保卫之下,从西门出逃。凌晨出发,上午到了咸阳县望贤宫。

此前,玄宗已安排了宦官去打前站,通知沿途各个州县长官接驾。可是到了望贤宫一看,一个接驾的人都没有。原来,咸阳县令一听说皇帝都跑了,他也跑了。这顿饭到中午也没吃上,几千禁军和一堆王子公主们都饿坏了。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唐玄宗的时间地图

这时候,宰相杨国忠没有办法,亲自跑到县城市场上去给玄宗买了几个胡饼。周围百姓看到皇帝落难,纷纷围过来,玄宗这时候放下架子,问他们,你们家里有饭吗?老百姓拿出自己的粮食接济皇帝。当时玄宗一行走的匆忙,也没拿碗筷,这些皇亲国戚们只好用手抓着吃饭。

这还是在咸阳内。等玄宗一行出了咸阳,情况就更加的糟糕。到了兴平县的马嵬驿,禁军的情绪状态开始出现异样。

这些禁军都是长安城内达官显贵的子弟,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如今跟着玄宗,挨饿受冻,自然有怨言。加上现在国破家亡,前途渺茫,能不能安全到达四川都是个未知数,禁军的不满越来越严重。

禁军首领陈玄礼首先感到了危险。他知道,如果将士们的这种愤怒情绪继续积累,很容易会引起哗变,到时候所有人都会陷入危险。陈玄礼第一个想法,就是杀了杨国忠,以平怨气。

当时,杨国忠招乱已经是人所共知,天下人说起杨国忠都恨的咬牙切齿。既然如此,何不就让将士们把他杀掉泄愤呢?这样既能宣泄不满,也能为国除害,两全其美。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杨国忠的时间地图

不过陈玄礼也知道,杨国忠贵为宰相,自己只是一个将军,要杀杨国忠,自己的级别还不够,还需要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的支持。唐玄宗肯定不会帮忙,那就只有找太子李亨了。

此种情势之下,太子同意了。

太子李亨与杨国忠早有矛盾,从宰相李林甫时期,两人就近乎决裂。但李亨也是一个圆滑的人,他并没有直接表示支持。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未决”。太子决定不下来,但是不反对。不反对,就是默认。

有了太子的这个态度,陈玄礼心里就有底了。他把一帮禁军将领召集到一起,说到,现在天下分崩离析,陛下颠沛流离,我们吃苦受累,都是杨国忠害的。如果不杀他,难以平四海之怨愤。

一众将领心中早有一股无名火,被陈玄礼这么一煽动,立刻就把怨恨都发泄到杨国忠身上。士兵蜂拥而上,将杨国忠斩成几段,还分食了他的肉。杀了宰相杨国忠之后,这群禁军也没有离开,反而围在玄宗帐外,口口声声要杀杨贵妃。

《妖猫传》,剧照,杨玉环身死马嵬驿

唐玄宗下不去手,觉得贵妃常年生活在深宫,杨国忠的错,关她什么事呢?把事情看的最清楚的,倒是高力士。他跟唐玄宗说得明白,贵妃无罪,但如果她不死,在驿站门外气焰凶愤的哗变将士,就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唐玄宗迫于情势,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贵妃死后,兵变得以平息,玄宗因为此事和太子李亨产生嫌隙,父子两人分到扬镳,一个奔着巴蜀避难,一个往灵武对战安史大军。

后果

皇太子李亨灵武称帝。

结论:在马嵬之变中,杨贵妃的死并没有终止盛唐的瓦解,玄宗与被认为是兵变主谋的太子李亨分道扬镳,中唐开启。

阅读数 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