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太子之争:杨广的面具
前因:开皇之治。后果:1、杨广即位;2、杨谅谋反。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开皇之治: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与独孤皇后一同打造了“开皇之治”的繁荣景象,夫妻二人并称为“二圣”。在隋王室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独孤皇后,成为杨广夺得太子之位的关键性人物。

公元600年11月,隋文帝的次子杨广联合权臣杨素,一同诬陷太子杨勇谋反。

此时的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受杨广谗言的影响,已经失去了对杨勇的信任。他们认为,杨勇就是一个沉迷女色和奢靡生活的花花公子。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举兵谋反,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相信了杨广和杨素的话,昭告天下,将太子杨勇废为庶人,并削夺他的子女爵位。

一个月后,杨广在独孤皇后、杨素等人的支持下,被立为太子。隋王朝宫廷里的太子之争,以杨广的胜利而结束,杨广后来顺理成章地继承帝位,成为隋炀帝。

那么,杨广是如何赢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任,又如何诬陷杨勇的呢?

首先,一面装作乖宝宝、秀恩爱,一面四处抹黑杨勇。

杨广从小就是个好色之徒。但在父母面前,却非常善于伪装,精于演技。

杨广

有一次,杨广听说杨勇的正房元氏突然病亡。这件事让独孤皇后对杨勇很有看法。杨勇很喜欢他身边的一个小妾,所以对元氏经常不理不睬。这也是后来元氏郁闷而终得重要原因。

独孤皇后和隋文帝杨坚非常恩爱,所以她很看不上太子杨勇这样三心二意的做法。

杨广正式抓住了独孤皇后这样的想法,特意带着萧妃进宫,为的就是要在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表演一出戏:秀恩爱,从而在皇后面前留下了好印象。

杨广进宫“秀恩爱”

这件事不仅让杨广得到了皇后的赞赏和支持,夸他重感情和顾家,而且顺带套出了母亲的心里话。原来皇后怀疑太子妃有可能就是杨勇跟他的爱妾云氏杀害的,甚至派人监视过杨勇,想要寻求谋害的证据。

当然,对于杨广来说,主动表现自己还不够,还要抹黑对手。他再一次跑来向皇后告状,说杨勇要陷害他、刺杀他,求母亲救命。信以为真的皇后开始考虑更换太子人选。

一边讨好皇后的杨广,另一边在父皇面前也要装一个乖宝宝形象。

他知道隋文帝一向是一个生活俭朴、清心寡欲的楷模,最讨厌铺张浪费行为。曾经杨勇就因为给自己的铠甲装饰贵重的花纹,被训斥了。所以,杨广每次进宫都会非常缜密地吩咐属下:一切车马侍从要从简。

就这样,隋文帝心里的天枰逐渐倾向次子杨广。

当然,杨坚之所以慢慢厌弃杨勇,还有另外的原因:对杨勇的势力有所忌惮。因为有一次他听说杨勇在自己的东宫受到了百官朝见,而太子也欣然接受了他们的朝拜。这种违反礼制的行为让杨坚非常不高兴,权威受到挑战。

杨广看到父母都对杨勇有了不满之心,觉得夺太子之位的机会来了,于是积极展开第二步计划——拉拢权臣杨素,废杨勇。

杨素一路跟随隋文帝南下灭陈、统一全国,所以深得皇帝信任,甚至隋文帝病重,都是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侍候,反而是儿子们不得近身伺候,还要靠杨素给宫外的杨广提供消息。那么,二人是如何勾结在一起的呢?

杨素有个弟弟,十分爱财。杨广用重金贿赂了他,并以此为要挟,终于说服杨素与他结盟。

这天,杨素趁着入宫赴宴的机会,向隋文帝告发说杨勇有不轨之心。本来半信半疑的隋文帝马上又听到了皇后的建议,她说杨勇品行不端、德不配位,还说杨广孝悌恭俭,更像皇帝陛下。

隋文帝身边最信任的两个人杨素和独孤皇后都建议废除杨勇的太子之位。于是,600年11月,被假象蒙蔽的隋文帝召集百官,宣布废太子杨勇为庶人。不久之后,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他的阴谋终于得逞。

杨广与权臣杨素

而被蒙在鼓里的隋文帝在临死前终于看清楚了儿子杨广的狼子野心。604年的一天晚上,皇帝重病,杨广派人向宫里送信,询问杨素皇帝的动向,以为不测。可谁知送信的宫人误把信送到了隋文帝手中,文帝看后怒斥杨广勾结大臣。这时,文帝身边的陈夫人跑来向他哭诉,说太子杨广非礼她。

文帝听后,拍床大骂,即可命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杨素得知消息后,火速来见杨广。两人密谋武力夺权。

先是矫诏逮捕了柳述、元岩,又换掉了文帝的侍卫,选30名骁健的宫奴穿着妇人衣服,藏着武器,将皇帝寝宫死死围住,禁人出入。

没过多久,隋文帝就驾崩了。后世如赵毅的《大业略记》、马总的《通历》等记载,隋文帝是被杨广的随从张衡所杀,“血溅屏风”。

隋文帝死后不久,杨广即位为帝,是为隋炀帝。

后果

杨谅谋反:604年,隋文帝的第五子杨谅因为不满意哥哥杨广在夺嫡之争后即位称帝,于是起兵造反。

结论:太子之争让杨广登上帝位,之后,杨广开始了开凿大运河,营建洛阳城,远征高句丽等一系列措施。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但这些功绩让隋朝在历史上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阅读数 7.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