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淮西:重整河山的第一步
前因:1.李希烈反叛,2.两税法实施;后果:平定淄青镇。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李希烈反叛:从782年李希烈正式反叛开始,淮西镇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直到唐宪宗时,唐朝才有余力着手平定淮西。

两税法实施:780年正式实施的两税法,使唐朝的财政状况好转,为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打下了物质基础。

817年,唐邓节度使李愬亲自率军袭击蔡州,趁守军不备一举攻克城池。蔡州是淮西镇的大本营,三十多年没有被唐军控制过。自此,长期割据的淮西镇被唐军平定。淮西平定后,唐朝漕运的安全得到保证,唐宪宗削藩的决心更加坚定,天下藩镇惊恐不安,唐朝声威复振。

当年10月的一天夜里,在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境内)附近,大雪纷飞,旷野之中寂静无人。可是,一只数千人的唐军队伍正冒着大雪和严寒前进。路上不断有人掉队,但摄于统帅李愬的威名,没人敢于停下脚步。虽然行人很少,但是李愬下令,只要看见有人经过,就要抓起来,以免泄露大军的行踪。

直到李愬率军攻克了一个淮西军的据点,这支部队的士兵们才知道,他们还要连夜强行军,去袭击淮西军的大本营蔡州。全军上下十分震惊,但是事已至此,不可能回头了,何况严肃的军法不会饶恕逃兵。

三十多年来,唐军从来没有抵达蔡州,所以淮西军十分麻痹,根本没注意到有敌人来到蔡州城下。李愬命人惊扰附近居民养的鸡鸭,来掩盖士兵的声音;唐军登上城墙杀掉睡梦中的守军,但是留下打更人,让城内淮西军以为一切正常。接着,唐军又占据内城,一路来到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家门口。

自吴元济以来,淮西四任节度使都是割据一方的叛臣。

吴元济听到手下报告城内有异的时候,满不在乎地说:“是俘虏作乱,天亮后看我把这些家伙杀光的!”直到唐军开始攻打吴府,吴元济才醒悟过来。可是为时已晚,唐军很快在蔡州百姓的帮助下攻破吴元济藏身的据点,吴元济只得投降。

淮西之战以如此精彩的一笔结束,李愬雪夜下蔡州成了千古佳话。但是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三年时间,朝廷的财政已经吃紧,再拖下去,恐怕就没法平定淮西了。

早在814年,时任淮西节度使的吴少阳身死,他的儿子吴少阳接替了他的职位。唐宪宗得知,就下定决心要平定蔡州。但是,唐宪宗一开始派出攻击吴元济的唐军进展并不顺利,遇到过好几次大败。魏博镇和淄青镇的两位节度使,为了抗拒统一,支持吴元济对抗朝廷,还派人刺杀了主战的武元衡。一时间,形势对唐宪宗十分不利。

唐宪宗并没有气馁,任命坚决主张用兵的裴度为宰相,指挥全军;此时李愬毛遂自荐,也得到唐宪宗的任用。

李愬是神策军名将李晟的儿子,沉着勇敢,心思细密。上任之后,李愬注意软硬兼施,对淮西军的士兵和将领分化瓦解。本来唐军抓到淮西军的奸细之后,要杀其全家,但是李愬取消这种做法,反而优待淮西军奸细。结果这些奸细反过来给李愬效力。抓到淮西军的士兵之后,李愬往往会亲自询问,了解淮西军的虚实。所以李愬能做到知己知彼。

李愬以此战成为千古名将

李愬还能坦诚对待淮西军的将领,好几位淮西降将成为李愬的下属。比如李祐是淮西军的名将,李愬抓住李祐之后,加以优待,还和李祐商讨袭击蔡州的机密计划。

唐军上下对此很不满,说李祐是淮西的奸细。李愬不得不给李祐上枷锁,送到唐宪宗面前。为了还李祐清白,李愬据理力争,并且明确表示,如果没有李祐的话,就没办法平定淮西。所以唐宪宗下令释放李祐。之后,李愬让李祐可以带刀自由进出李愬的帐篷,还继续与李祐密谈。李祐感动得落泪,对李愬死心塌地,在攻打蔡州时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城墙。

李愬的杰出才能,使屡战屡败的唐军创造奇迹,奇袭蔡州成功,一举平定了淮西。

后果

平定淄青镇:位于山东的淄青镇也处于半独立状态。但平定淮西之后,淄青镇大为惊恐,请降不得,很快被朝廷平定。

结论:平定淮西是唐宪宗平定藩镇的一大胜利。史称“自吴元济诛,强藩悍将皆欲悔过而效 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就是建立在他削藩成功的基础上的。这一时期,除了河朔三镇之外,绝大部分藩镇都服从唐朝中央的统治。

阅读数 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