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平定西突厥:突厥汗国消亡
前因:遏索山之战;后果:唐朝在西突厥境内建立羁縻府州。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遏索山之战:公元642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兵讨伐西突厥汗国,正式开启了唐朝和西突厥持续了十几年的战争。

公元657年,唐朝名将苏定方率军平定西突厥汗国,结束了唐对西突厥十几年的战事。

当时,唐高宗决定兵分两路讨伐西突厥,任命大将苏定方为北路唐军统帅,又让西突厥降将阿史那弥射统领南路唐军,一起向西域进发。

影视剧中唐高宗李治的形象

苏定方带领北路军穿越沙漠,一路寻找敌方主力的踪影,终于在曳咥河岸边,与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遭遇。

苏定方只有五万人,而阿史那贺鲁的主力有十万人。于是,苏定方把军队分成步、骑两部分,一万步兵依托河谷地形,长矛向外,摆出防守阵形。苏定方自己带领四万骑兵结阵待命。

阿史那贺鲁看见唐军兵少,命令部队进攻唐军的步兵。突厥骑兵连着冲锋三次,也没有冲破唐军的防守。苏定方等突厥骑兵攻击了几轮,体力开始下降,立即指挥唐军骑兵冲锋,直接冲垮了突厥骑兵,一口气追击了三十里,斩杀了几万人。阿史那贺鲁只带了几百人向西逃窜。

苏定方指挥唐军追击时,遭遇大雪,所有人都劝苏定方原地修整,雪停了再追。苏定方认为不能给突厥人喘息之机,带着军队顶着风雪急行军,向西追赶阿史那贺鲁。

另一边,唐南路军一路招降依附在西突厥的处月、处密等小部落,联合他们击败双河的西突厥守军。不久之后,苏定方的北路军也抵达双河,成功与南路军会合,继续追击。

阿史那贺鲁回到大本营千泉休整,以为大雪会阻挡唐军,就带着随从外出打猎,没想到在大营东边两里的地方遭遇了唐军。没有任何防备的突厥军队被唐军击败,数万人被俘。阿史那贺鲁和两个儿子准备投奔石国,但是石国国王不敢和唐军作对,绑了阿史那贺鲁,送给了苏定方。这下唐朝才算是在西域真正站住了脚。

苏定方攻西突厥之战的行军路线图

为什么唐朝要不远万里,到西域讨伐西突厥呢?

主要是因为两年之前,唐王朝对西突厥打了个大败仗。

最初,西突厥汗国和唐朝关系不错,双方一度联手对抗东突厥汗国。公元640年,唐朝吞并高昌,开始逐步建立在西域的影响力,这就和当时的西域霸主西突厥汗国发生了冲突。

公元642年,唐太宗任命大将郭孝恪为行安西都护,讨伐西突厥汗国。郭孝恪的大军在遏索山击败西突厥咄陆可汗,得胜而回。此后,西域和中亚各国逐渐摆脱西突厥,转而向唐朝称臣。然而,西突厥汗国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唐太宗去世之后,唐高宗李治继位。西突厥人贺鲁当时还是唐朝的瑶池都督,他认准唐太宗去世这个机会,起兵反唐,自称“沙钵罗可汗”,威胁唐朝安西都护府以及西州、庭州的安全。

唐高宗刚刚继位,所以采取了安抚的策略,但贺鲁并不服从,在西域到处劫掠。因此唐高宗下定决心,一定要消灭西突厥,这样才能巩固唐朝在西域的统治。

公元655年,唐高宗任命开国元老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王文度为副总管,苏定方为前军总管,开始大举讨伐西突厥。唐高宗亲自为程知节的大军送行,可见他有多么渴望胜利。

程知节像

唐军初期作战很顺利,先是击败西突厥歌逻禄、处月两个部落,这一仗光是缴获的牲畜就有上万头。唐军乘胜追击,又击败了突骑施、处木昆等部落。

唐军继续西进,前锋到了一个叫鹰娑川的地方,遭遇西突厥军队,双方展开激战。突然,突厥鼠尼施部两万骑兵出现在战场,唐军前锋渐渐支撑不住。苏定方正在不远处歇马,远远看见烟尘,来不及向程知节请示,立即带领手下500骑兵支援。这一支骑兵冲入突厥军,扰乱了对方的阵型,唐军趁势反扑,杀死一千五百多人,缴获战马两千匹。

唐军副帅王文度接到战报,嫉妒苏定方的战功,对程知节说,苏定方虽然赢了,但是我军伤亡也不小。然后,王文度又勾结监军的宦官,谎称自己有圣旨,不许程知节和苏定方继续进攻,改为就地防守。这就给了突厥军队反击的机会,结果唐军大败。

这次战役虽然失败,唐高宗发现苏定方是难得的人才,破格提拔他为唐军主帅,再度出征。唐高宗又调整战略,兵分两路,做了充足准备,才成功消灭了西突厥汗国。

后果

唐朝在西突厥境内建立羁縻府州: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在西突厥故地设立昆陵、濛池都护府,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羁縻统治。

结论:平定西突厥之后,唐朝在西域建立了稳定的羁縻统治,扩大了疆域,西部与大食、波斯相接,东西方交流更加频繁。

阅读数 4.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