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成立之初,天下之势方成定局。被分封在邶的商王遗孤武庚,带领着“殷顽”继续在商朝故地生活。包围他们的,是用于监视他们的周王宗亲。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封国在商都朝歌的东、北、南三方。a
不过,周武王却在伐商成功后的第三年逝世,继位的周成王诵少不更事,只能靠周公旦处理国事。没想到此举却间接影响了整个周朝,管叔遂联合蔡叔、霍叔,与商王遗孤武庚一同起兵叛变。于是,三监之乱爆发,随之而来的便是周公东征。
但三监之乱中,不只是周人与商人参与的战事,位于东面的东夷,也参与了此次叛乱。根据史料记载,位于东方的蒲姑国、奄国、徐国都参与了战争。也因此,周公在消灭了宗室逆贼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继续向山东半岛与江淮一带进发。

说来奇怪,五年前,商朝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花费了太大的力气攻打东夷。
《左转.昭公十二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就连《左传》都记载了,商纣王之所以亡国,是因为倾尽全力攻伐东夷而导致国内空虚,进而被周武王得手。但是,商王朝被周人消灭之后,这些东夷方国怎么又反过来参与商王子武庚的叛乱呢?这听来相当神奇,不过,其实早在商朝早期,商朝与东夷是彼此相当和睦的,甚至于,商王朝本就是所谓“东夷”的一支。

传说,早在四千年前,帝喾的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伯。而这个阏伯,便是商人的始祖。
《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帝喾(kù)建立的都城名亳(bò),位于今日河南商丘。在整个中原地理位置看来,商朝的起源正源于东方,被后世称为“东夷”也是很合理的。只不过,东夷的名称是直到周人拥有天下以后才有的华夷之分,在夏商两代是没有这个观念的。
也正是因为同源于东方,商人部落与人方、奄人都是相当融洽的。甚至于,商汤伐夏桀,也是得力于东夷部落联盟的努力。但是,到了中商时期,商朝与东面方国开始交恶,后来更是与人方打得不可开交,也因此成为了亡国的祸根。尽管后来成为了敌人,但是周王朝是位于更西面的部落,再怎么说,还是同源的玄鸟氏来得亲近。也或许是这个原因,蒲姑国、奄国、徐国都参与了三监之乱。
那么,这三个东夷方国,都是何许人也呢?

蒲姑国又称为亳姑国,位于今山东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西北。目前得知的记载并不多,推测正是因为参与了武庚的复辟战争,因此被周公征伐。在被消灭后,蒲姑国原本的土地,被赐给姜尚,封为齐。
而奄国就比较有意思了,奄国至夏朝开始,就是一个强大的方国。奄国的首都位于今日曲阜旧城东面。奄国与商人关系匪浅,在商代,商王曾多次迁徙,所谓“殷人多迁,前八后五”。商王就曾经迁都至奄国都城。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商王南庚将商都从庇迁到奄,之后盘庚再从奄迁到殷。在两位商王之间,还有一位商王阳甲。也就是奄作为商朝国都共经历三位商王,时长约四十年。
目前尚不清楚商朝与东方各方国的关系,为何商王会将都城设置在方国境内,也不甚清楚。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商人与奄人的交情颇深,否则不会有如此频繁的交流。三监之乱平定后,周公继续东征,他意欲先取东方大国,也就是奄国。反叛势力绝大部分都居于此地,一举攻灭便可永绝后患。

但是尽管周人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要攻灭一个大国岂能轻而易举,自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是,大臣辛甲提议“服众小以劫大”。周公同意后,便一路南进,先将江淮一带的徐国等小国消灭,最后再北返攻灭奄国。
一切果然如周公的计划进行。在攻克了南方小国之后,周人先征服了奄国临边的小国。被孤立的奄国,只得兵败投降。败逃的奄人四散,有的往北有的往南,还有渡海东逃至日本的。目前认为南奔的奄人,后来在江苏常州建立了淹城。而现今发掘出土的春秋淹城遗址,便是奄国后人建立的国家。古字“淹”与“奄”相同,因此有人推测逃至江南的奄国子民继续以奄之名存续。

淹城遗址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好的春秋都城遗址,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城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与《孟子》中记载:“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相吻合,是一座符合文献记载都城规格的古都。淹国一直持续到吴国兴盛之后,才被吴国并吞。
《吴地记》:“毗邻县南城,故淹君臣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
那么,在周公攻灭奄国之前,先征伐的徐国,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呢?
虽然徐国先亡于奄,但并非毫无抵抗力的弱小国家。徐国与奄国一样,早在夏朝就已经是个强盛的国家了。但徐国的历史并非像商人一般源于某种鸟兽,而是与大禹治水有关。传说,伯益曾经帮助大禹一同治水,因此,他的儿子若木便受封于今日山东郯城一带,封为徐国。徐国自夏朝开始便是有力的方国,一直到周初,商王子武庚意图复辟,徐国也加入的战局。当时,自称为徐驹王的领袖带领徐人对抗周公的军队。
《礼记·檀弓下》:“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
徐国非但不畏惧周公的军队,反而逆向西讨周人,并将周人攻至黄河边上。也因此,后世的徐人都以此自豪。在周成王之后,一直到康王时期,徐国与周人的战事不断。甚至于在周人成功讨伐奄国后,新封的鲁国,也因为与徐国相邻,不断被徐国骚扰。
《尚书·费誓》: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
鲁国惧怕徐国到什么程度呢?一直兴盛于鲁国东南的徐国,使得鲁王如坐针毡,就连东面的城门都不敢开启,足见当时徐国有多么强大。但这还不是徐国最兴盛之时,徐国传位至徐偃王时,才是徐国霸业的开始。
作为东夷诸国,徐国可以算是其中的翘楚。历史记载的周公东征中,也巧妙的避开了周与徐的征讨。只说周公先是征讨了淮泗一带的九夷,才北征奄国。至于周公是否被徐兵一路逼退至黄河边,也没有其他的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