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奉天之难;后果:甘露之变。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奉天之难:李希烈造反,唐德宗逃往奉天,此后唐德宗让宦官掌握军权,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唐朝户部侍郎王叔文、散骑常侍王伾和户部郎中韩泰等十人,试图施行改革,结束唐朝宦官专权的局面,结果失败,十人都被贬黜到偏远之地。
因为参与变革的人中有两位姓王,有八人事后被贬为司马,故该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当年,唐顺宗即位后,作为他的老师,王叔文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官至正四品户部侍郎。
针对当时宦官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王叔文和王伾一道开始对朝政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为了更好推进改革,他们还提拔了韩泰、刘禹锡、柳宗元等人。

刘禹锡画像
为了打击宦官,王叔文等人在长安城中,制止了宦官长期以来以采购为名白拿老百姓东西的行为,还禁止了宦官依仗皇宫权势勒索百姓钱财的现象。当时长安城中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但王叔文等人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动摇宦官专权的根基。宦官之所以能为非作歹,就是因为掌握军队,特别是位于长安的神策军(长安城内的禁军)。所以,他们开始策划剥夺宦官的军权。
为了剥夺宦官的军权,王叔文等人任命老将范希朝担任左右神策军及京西诸镇行营节度使,又任命韩泰为行军司马,让他到神策军中协助范希朝。
为了应对王叔文等人向神策军的渗透,俱文珍等宦官做好了防范,提前向神策军的将领打好了招呼。
范希朝带领韩泰到奉天(陕西乾县)视察军队,军队将领竟然没有一个出来见的。韩泰见到这种情况大惊失色,飞马回来报告王叔文。王叔文也无计可施。
俱文珍等人稳住神策军之后,开始策划反击。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另一派反对改革的势力——地方节度使。
王叔文等人之前针对地方割据藩镇,废除了各地节度使每月给朝廷的进奉。这些进奉的财物都是从百姓身上盘剥来的,大部分都被节度使侵占了,进奉给皇帝的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王叔文等人废除进奉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各地节度使的利益。

唐宪宗画像
为了抵制王叔文等人的改革,地方节度使和宦官开始联手。在俱文珍等人的授意下,各地节度使上书要求身体不好的顺宗让位,让太子亲政。朝廷内外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给王叔文等人造成了极大压力。
顺宗在宦官及节度使的逼迫下,同意太子监国。很快,顺宗下诏禅让,史称“永贞内禅”。
之后,太子李纯正式登基,是为唐宪宗。王叔文等人失去了靠山,相继被贬到偏远的地方,“永贞革新”也以失败告终。
后果
甘露之变:甘露年间,文官们想除掉宦官仇士良、鱼志弘等人,但被宦官们提前发现,诛杀。
结论:“永贞革新”是安史之乱后文官系统加强中央集权、打压宦官和割据藩镇一次失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