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武则天称帝;后果:神龙革命。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武则天称帝: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登基称帝。
公元698年(圣历元年),武则天采纳了宰相狄仁杰的建议,将李显(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之子)立为太子。
当时,武则天已经七十四岁,需要尽快确立继承人。作为一名女性君主,武则天一直在犹豫该选择夫家李氏的后人,还是武家的族人为继承人。
武则天担心,要是传位给李氏,她作为一个篡夺李家天下的“罪人”,身后名恐怕不会多好。所以一度考虑传位给武家的族人。她侄子武承嗣曾唆使其党羽向武则天上书,让武则天立他为太子。武则天没有答应,她更倾向于立另一个侄子武三思为太子。武则天就此询问过狄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画像
狄仁杰表示应该立李显为太子,他说母子肯定比姑侄亲,儿子都会祭祀母亲,哪有侄子祭祀姑母的呢。武则天原本是想让狄仁杰支持他立武三思为太子,没想到却到了反对,所以听后非常生气。她虽然没有立武三思为太子,但仍然重用武三思。
不过,狄仁杰是武则天重用的肱骨之臣,一直被武则天尊称为“国老”,并没有因为触犯龙颜而受到惩罚。朝廷很多能臣都是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的,例如后来担任御史中丞、诛灭武则天宠臣张氏兄弟的桓彦范,抵御契丹入侵、后来在开元盛世中担任宰相的姚崇。
698年,武则天好几天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见自己下双陆棋,但一直不能取胜。于是她就问狄仁杰这些梦的喻意是什么。
狄仁杰抓住了机会又对武则天进行劝谏。狄仁杰说,下双陆棋没有取胜,是因为“无子”(即没有棋子),这是上天在警示要早立太子。
他向武则天强调,应该马上立李显为太子,以巩固天下的根本。武则天也考虑到,立武三思得不到朝中大臣们的支持,而且唐朝开国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百姓门都怀念李氏的恩情。

李显陵墓
于是武则天将原本外放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当庐陵王的李显和他的家人秘密接到了宫中。李显回宫后后,武则天把他藏在了帐中,然后召见了狄仁杰和他商量立太子的事。
狄仁杰考虑到自己和武则天都年事已高,想抓紧机会劝说武则天早立太子,还政李唐,以免后患。所以仍然劝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言辞恳切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
这时,武则天让李显从帐中走了出来,说:“还你皇太子。”狄仁杰见到后大喜过望,但考虑到天下人并不知道李显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了尽快确定李显的太子名号,他对武则天说:“太子回来了,还没人知道,人言纷纷,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
武则天觉得狄仁杰说得对,于是下令让李显住在洛阳附近的龙门(今河南洛阳南郊),然后按礼数把他迎接回宫。满朝文武及老百姓知道后都十分高兴。

张柬之画像
为了保证李显能够顺利继位,狄仁杰还向武则天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张柬之是李唐王朝的坚定拥护者,在被狄仁杰举荐后,武则天任命他为洛州司马。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张柬之的才能应该当宰相,而不是一个小小的司马。
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终于任命张柬之为宰相。张柬之继承了狄仁杰的遗志,在朝中为李唐王朝的复辟积极奔走。后来武则天病重,就是这位张柬之会同其他四大臣,发动了拥立李显的政变,史称“神龙革命”。
后果
神龙革命:武则天晚年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为帝。
结论: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使李唐的国祚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