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武则天崇佛;后果:开元盛世。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武则天崇佛
武周时期,武则天大力扶持佛教发展,命人立庙塔、译佛经,使佛教得到了蓬勃发展。
753年,鉴真和尚带着24人,偷偷地扬帆出海,抵达了日本。在日本,他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了中国文化,受到中日两国人的尊敬。
那么,为什么说鉴真是偷偷去的呢?是因为他的行动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
此前,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等人到中国,恳请朝廷准许鉴真和他们一起去日本,进行传教。

当时的唐玄宗一改武则天时的崇佛政策,偏爱道教,想再派两个道士跟着一起去。
日本天皇不喜欢道教,遣唐使只得撤回邀请,说无论道士,还是僧人,我们都不邀请了。遣唐使虽然表面上这么说,但他们私下开始和高僧鉴真联系,恳请他一起东渡。
因为鉴真早就有过东渡的尝试,官府怕他再起东渡的念头,趁机私自去日本,就下令把鉴真所住的大明寺戒严了,禁止他出去。
不过,朝廷的阻拦没有使鉴真动摇。一天,鉴真偷偷地趁着夜色跑出了大明寺,带着人坐遣唐使的船准备东渡。
刚开始,日本遣唐使的四艘大船同时出发。谁知刚出港,一只野鸡一头撞到了一艘船上,有人觉得这不是啥好兆头,就下令停船,第二天再出发。
后来,随行的一艘船又撞到了礁石上。所幸,鉴真通过了11天的艰难行程,成功地登上了日本国土。
日本的孝谦天皇和太上皇,非常欢迎鉴真等人的到来,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他以最高僧管的身份,统领所有的日本僧尼,帮助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后来,日本人都公认他为“律宗的始祖”。

鉴真作为“外来的和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日本佛教旧势力处处刁难他。
当时,日本的佛教头面人物让鉴真帮着校正佛经,有人直接反驳“你们的要求太过分了,鉴真眼盲不便,怎么能进行校正呢?”
原来,鉴真早就双目失明了,这都是因他坚持东渡不幸落下的残疾。鉴真东渡,前后共六次,到第六次才最终成功。
那么,鉴真为什么会产生东渡的想法呢?
当时,日本民间采取自誓自愿的方式出家,不受戒律约束,出家人想咋怎么过就怎么过,比较混乱。
日本统治者为了规范僧人行为,方便统治,希望鉴真前去帮忙,宣扬中国的佛法。

自从742年开始,鉴真一共有过六次东渡,但前五次都失败了,只有最后一次才顺利到达日本。
东渡之后,鉴真一直留居日本,长达十年。他不仅传播了佛法,还把先进的文化带到了日本。同行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把自己所学传给了当地人。
鉴真根据中国唐朝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设计了招提寺。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成为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因此,很多日本人民都缅怀鉴真和尚。
后果
开元盛世
713年,唐玄宗开始统治,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出现了“开元盛世”。
结论:鉴真东渡,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典范。他的行为,一方面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一方面也扩大了唐朝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