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相秦:远交近攻战略
前因:秦灭义渠;后果:长平之战。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义渠: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秦国灭义渠戎。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范雎(jū)为相,并封其为应侯,范雎走上权力巅峰。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范雎的时间地图

范雎的拜相之路比较崎岖。

范雎是魏国人,原来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当差。因为口才出众,在一次外交场合中受到齐襄王的赏识。须贾知道后嫉恨范雎,向魏国宰相魏齐诬告范雎通齐。

魏齐听后,下令把范雎一顿毒打,范雎装死,才逃过一劫。他向看守求情承若日后重谢,才死里逃生。

逃亡期间,范雎认识了一个叫郑安平的人。后来,秦国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听说后,就假装为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没有贤能的人才想去秦国效力,郑安平趁机推荐了范雎。

影视剧中被迫害的范雎

于是,王稽回秦国时就带上了范雎。

初到秦国,范雎并不受重视。一是因为秦国国相魏冉讨厌说客,二是因为秦国刚取得华阳之战的胜利没多久,秦昭襄王心中傲娇得很,不重视说客。所以范雎只被安排住在了客舍,伙食很一般。

范雎不甘于被这样对待,就精心写了一封信给秦王,讲了一些治国理念。秦王看到信后,觉得范雎是个人才,就派专车去接范雎进宫,要和他见上一面。

范雎到了宫门口,假装不知道路,径直往内宫里闯。秦王这时出来了,宦官怒斥范雎道:“大王来了!”范雎则故意乱嚷嚷,说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魏冉)。

这话说到了秦王的心坎上,因为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主要掌握在秦王的母亲宣太后和舅舅穰侯、华阳君的手中。秦王的弟弟泾阳君高陵君也都身居要职,而且都有大片封地。穰侯还担任国相,这些人的私产加起来比国家还富。

秦王听出范雎话中有话,当即放低姿态向范雎道歉,声称之前忙着处理义渠戎的事,才怠慢了范雎。秦王喝退众人后,直接以跪拜之礼向范雎请教。

影视剧中的秦昭襄王

范雎慷慨陈词,指出了魏冉远攻近交策略的错误,攻打和秦国并不接壤的齐国不是明智之举,并揭露出了谋求封地才是魏冉主张打齐国的真实意图。

范雎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和远方的齐国交好,攻打邻近的三国。范雎发现有人偷听,就没提太后等人专权的事。

秦王听后茅塞顿开,立即拜范雎为客卿,为他出谋划策。秦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出兵韩、魏,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范雎追随秦王日久,见时机成熟,就进言说太后、穰侯、华阳君等人专权的事。秦王也早就忌惮他们了,于是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废了宣太后,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赶到了各自的封地,然后拜范睢为相。秦王因此加强了王权,秦国的力量更加强大,范雎的权势也逐渐大了起来。

范雎掌权后,开始复仇。他寻找到机会,羞辱了曾经诬告自己的须贾,曾经下令毒打他的魏齐则被他逼得自杀。帮助过他的人,王稽和郑安平,都被他提拔,担任要职。

后来,秦赵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秦王采用范睢的谋略,用反间计使赵国更换了统帅。由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代替了久经沙场的名将廉颇,结果赵军被白起率领的秦军打败,被杀45万人,赵国国力大损。

但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劳,怕白起的地位超过自己,于是向秦王提出了罢兵的建议,秦王采纳了。白起本打算一举攻破邯郸,灭掉赵国,没想到被范雎插了一手,结果前功尽弃。白起因此记恨范雎。

范雎和白起的仇怨结下了。后来秦军在赵国屡屡战败,秦王请白起出战,白起觉得时机不对,而且对上次范雎搞的破坏耿耿于怀,于是就托病不出。

影视剧中的白起

秦王无奈,让大将王龁出马,结果还是战败。秦王只好亲自去请白起,白起陈说利害,觉得当时不宜攻赵,但秦王就是不听。白起不肯出战,当即被秦王削去武安君的爵位。秦军作战失利使秦王迁怒于白起,秦王命白起离开咸阳,白起只好带病缓慢而行。范雎则趁机向秦王进谗言,说白起不想服从命令。秦王下令,命白起自尽。

白起死后,秦军在赵国依然屡屡吃败仗。范雎推荐的人,郑安平作战失利,投降了赵国;王稽在担任河东郡守时暗通他国。按秦律,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处同罪。范睢自知离倒台不远了,就辞职回到封地,不久病死。

后果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国为争夺上党,出兵攻打赵国。秦军与赵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对峙并交战,最终秦军取胜,赵军被杀45万。

结论:范雎担任秦国国相期间使秦国加强了王权,集权下的秦国实力大增,远交近攻的策略也十分有效,长平之战秦国重挫赵国,从此秦国独霸天下。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