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兵变:是因为杨广游山玩水吗?
前因:隋炀帝暴政;后果:隋朝灭亡

文/全历史 拓跋云

前因

隋炀帝连年征战,大兴土木,引发各地农民起义。隋炀帝再次下江南,而来自关东的骁果军思乡心切,成为江都兵变的导火索。

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3月11日,杨广在江都(今扬州)被杀,享年50岁,史称“江都兵变”。杀死他的正是他最为信任的,也是帝国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禁军——骁果军。

“江都兵变”直接的起因,就是这些出身于关内的禁卫军跟随着隋炀帝杨广来到江都城后,听说家乡也已经被其他叛军占领,因担心家乡亲人,所以,想要杀掉隋炀帝后返回关中与叛军作战。

杨广对禁军的心情非常清楚。他一手拿着胡萝卜,把江都寡妇和未出嫁的女子强行许配给骁果军军士,迫使他们在江都成家立室;另一手则拿着大棒,之前就有一批逃跑的将领,即中郎将窦贤及其部下,杨广为了杀鸡儆猴,将所有人一律处死。

影视剧中杨广的形象

可是杨广为何要执意下江南呢?难道他真的置丢失的领土于不顾,一味地游山玩水么?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并不是这样。隋炀帝杨广有更深的考虑。

一年前,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入主关中长安,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杨广基于北方现实的考虑,加之他在称帝前就镇守过扬州,故打算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

隋朝疆域图

只不过,这一步棋并未成为缓兵之计,而是成为激化与骁果军矛盾的导火索。

公元618年3月10日晚,骁果军首领,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开始进行兵变。与他做内应的,是负责皇宫安全的裴虔通等人,以及负责城门安全的唐奉义。

在夜半时刻,司马德戡的军队举起火把,向皇宫开始发动攻击。杨广看到了火光,同时也听到了外面格外喧哗,问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谎称是草料库失火了,已派人正在营救。这些人都是杨广最为亲信之人,所以杨广就相信了。

司马德戡很快包围了皇宫,开始四处寻找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此时也已经听说叛乱的事情,急忙换了妆容向西阁逃跑。不过,裴虔通通过宫女的指引,顺利将隋炀帝找到,抓了起来。

隋炀帝看到来抓他的,竟然是自己当晋王时就跟随在身边的裴虔通,大吃一惊,便问为何要这样做。裴虔通也实诚,称自己和这些士兵仅仅是想回家而已。希望杨广可以答应这个请求,并亲自慰问这些士兵。杨广没其他选择,也接受了请求。

这时,宇文化及出场了。宇文化及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还特别胆小怕事。在谋划此事之时,司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地位比较低,希望让宇文化及作为牵头人。宇文化及听说之后,竟然脸色都变了,还出了一身汗。

查看完整族谱
宇文化及的族谱

此时,当兵变成功,士兵来迎接宇文化及时,他更是吓到说不清楚话,连连磕头称自己罪过。当听说杨广被拉出来见士兵时,宇文化及更是担心出现变故,急忙令裴虔通将隋炀帝带回寝殿,命令直接杀掉。可见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是首鼠两端。

隋炀帝是困惑的,他认为自己即便对不起天下百姓,但反叛的这些人可是和他一起享尽了荣华富贵。于是,隋炀帝质问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这些人自知理亏,只能拿起天下都怨恨杨广作为借口了。

其实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希望可以更为长久地获得利益,所以他们不希望让隋朝葬送在隋炀帝手里。

无论如何,隋炀帝是必死无疑了,隋炀帝最后只能硬充好汉,称自己是天子,要有天子的死法,希望以毒酒的方式去死。然而这些人否决了杨广的提议。隋炀帝无奈,只能解下身上的白色丝带,套在脖子上,并将丝带交给叛将,让他们勒死自己。

至此,隋炀帝杨广魂归西天。杨氏宗亲、外戚也随后被全部处死。

后果

隋炀帝在兵变中被杀,成为隋朝的亡国之君,并留下了混乱的局面。

结论

隋朝二世而亡,天下再次大乱。起义在各地蜂起,众多英雄人物悉数登场,上演了一段被后人不断谈论的“隋唐英雄传”。

阅读数 5.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