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遮羞,兽皮可比无花果叶子靠谱多了。
穿衣着裳,是现代人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旧石器时期,一切都不是这样。群居甚至是杂居的生活,人们衣不蔽体,人性还混沌未开,而一枚小小骨针的出现,才有了文明的萌芽。
针是人类最早期的缝纫工具,它的历史最早可推至旧石器时代的砭石、石针和骨针等。
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来看,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仍然是赤身裸体的,生存环境极其艰难,不知服饰为何物。虽然服饰的起源有不同说法,如:遮羞、御寒、装饰、宗教等,但总的来说,服饰的变革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劳动和生产生活中产生了服饰。同时,也为生产劳动和生存需要带来方便。

兽皮制衣
不过,人类为什么要穿衣服?答案恐怕不仅是“遮蔽风寒”这么简单。
关于服装的起源,目前主流有“保护说”“羞耻说”“吸引异性说”等观点。其中,主张“羞耻说”最著名的例子就来自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倘若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人类的第一件衣服就是一片无花果叶。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几种观点都有其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比如人类第一次穿衣时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种学术争论到今天仍未尘埃落定。

虱子的进化让我们大概确定了人类开始穿衣服的时间
科学家们关注的第二个要点是“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穿上衣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令人憎恶的小昆虫——虱子。
寄生在人体上的虱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寄生在头发上的头虱,寄生在下体的阴虱和寄生在人体上的体虱。体虱应当是从头虱分化来的,现代人的体毛如此之少,以至于身体上的虱子无处藏身。所以,体虱要产生,一定要有隐避处,答案只能是衣服。
人类祖先诞生于非洲,温暖的气候让人不用穿厚重的衣服,仅有的“衣服”也是起装饰的作用。当人类祖先向亚欧迁徙的时候,寒冷的气候迫使他们穿上兽皮等材料做的衣服,这时,头上的虱子找到了新的“地产”,慢慢演化成体虱。所以,体虱肯定是在人类开始穿衣服之后出现的。科学家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发现体虱大约在7万年前从头虱分化出来(最近有报道说这个事件还可以向前推至19万年前)。也就是说,人类开始穿衣服的时间不会晚于7万年前。

原始人穿着兽皮衣的场景复原
我们有理由相信,制衣技术应该与人类穿着服装差不多同时出现。兽皮可能是最早且最容易制作的服装,对于原始人而言,更容易获得的兽皮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衣服的主要材质。在寒冷的冬季,原始人类通过裹兽皮御寒。但双手拿着兽皮行动起来非常不便,所以他们就想到要将兽皮束缚在身上,这是兽皮制衣最可能的来源。
制作衣物,仅有兽皮作为材料还不够。想要把全身上下都包裹起来,就必须把几张兽皮缝合在一起。人们在野外生存时,常常会不小心被尖锐的东西刺伤,所以他们受到启发,要用坚硬又尖锐的东西给兽皮穿洞。再用野兽的蹄筋或者草藤将这些兽皮捆起来,于是,缝衣针应运而生。

旧石器时代晚期塘子沟遗址出土的骨锥骨针
用作制衣工具的缝纫针基本是用石材、骨骼等质地坚硬耐腐的材质制成,可以久远地保存。据专家们推测,最早的针很可能是一个像锥子一样的东西,然后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才发明了在锥子的另一端挖孔穿绳的技术。
2016年,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枚7.6厘米长的缝衣针,是由远古鸟类骨骼制成,一端是尖利的针,另一端有针孔,其制作工艺之精巧令人惊叹,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的制衣工具。这枚针被认为是早已灭绝消失的丹尼索瓦人制造的,但他们是原始人类尼安德特人的一个分支,并不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

丹尼索瓦人的缝衣针
中国的服饰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期。据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初期,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了(约1.8万年前),它说明了当时人们已能把兽皮缝制成蔽体的衣物。
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曾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当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服装的材质发生了重要的变革。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科学家推测人类创造的第一种真正的纺织品是用羊毛制成的毛毡。而在古埃及,较富裕的阶级需要一种可以在炎热的气候下穿着的材料,于是诞生了亚麻布。这种布料是包裹木乃伊的主要裹尸布材料,在干燥的环境下很多得以保存至今。
中国最早的纺织品是蚕丝织品,出现在距今55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并有残片遗留;同时代的河姆渡人则已经开始使用原始的织机了。纺织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无限拓展服装面料的尺寸,不再受单块兽皮尺寸大小的限制。

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
当时服装的样式主要为贯头衣和披单服。贯头衣就是在一块面料上开个口子,两头垂在身体前后,用带子扎住腰部,类似于现在的防弹背心。披单服就是把一整块的布料裹在身上,这种样式一直保留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即大家熟悉的贵族们身着的袍子,有些民族的披单服甚至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比如印度的传统服装纱丽。

贯头衣
服装的发明使得人类摆脱了自生毛发调节身体温度等状态的依赖,可以使用更多自然界的其他材料为身体提供保护,也能在对其它动物而言自然条件过于严苛的地带安然生存。随着缝纫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将贯头衣两侧缝合,并在面料上留出遮盖手臂的部分,这就诞生了袖子。同时,印染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使得人类的服装颜色有了更多的选择,服装也兼具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的发明,大大推进了服饰发展的进程,为人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正是这枚小小骨针的出现,才有了廉耻的概念。有了廉耻,就有了男女之别,我们之所以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也是从骨针开始,先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自身对性别的觉醒。骨针,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