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与烘烤技术:吞云吐雾五百年
从上流社会追捧的灵丹妙药,到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烟草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同学。

每个社会都有其享乐物品和麻醉品,社会享用它,需要它,也能消受它,烟草就属于其中之一。它是人类生产香烟的主要种植型烟草作物,进入人类社会不过短短六百年,却深深地影响了历史发展。

香烟所依赖的烟草是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原生植物,而生活在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是最早的烟民。4000多年前,印第安人在采集食物时,无意识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感受到了很强的刺激性,并且瞬间起到了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的作用,从此他们经常采此种植物的叶子来咀嚼,累积成为了一种嗜好——这便是烟草最初的源头。

野生烟草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不仅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人的生活,甚至成了影响以后数百年人们生活方式的历史转折点。

在美洲,哥伦布看到当地印第安人将干燥的烟叶,卷成筒状点燃吸食,冒出烟雾并散发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也看到有人将烟叶碾碎做成鼻烟、嚼烟或类似现在的烟斗吸用。惊奇不已的哥伦布把馈赠的烟草带回欧洲,从此便开始了烟草在世界“新航程”。

从那一刻起,烟草正式步入了历史的舞台,同时通过在欧洲的传播,加速了烟斗的演化。

吞云吐雾的印第安人

从好奇到尝试,欧洲人很快成为新的烟民。仅仅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十几年后,抽着烟的欧洲人形象就已经在航海家的日志中大量出现——“每天有很多海员从新大陆返回欧洲,他们的脖子上大都挂着一种用棕榈叶做成的小烟斗。海员们认为吸入的烟雾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可以驱除疲累恢复体力。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浓烈的烟雾让他们大脑彻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松。”

不仅是放松身体,在当时的欧洲,香烟更被当作药物使用,例如西班牙人最早就称烟草为“圣药”。十六世纪,欧洲还将烟草作为治疗牙痛、寄生虫病、口臭、破伤风的药物,部分欧洲人甚至认为可以治疗黑死病。英国伊顿公学每天早晨都会让孩子们吸烟以躲避瘟疫。

烟草药用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在这个阶段,人们普遍将药用植物的叶子卷成烟卷点燃,病患通过吸入烟卷散发出的烟雾,以驱除体内病痛。19世纪上半叶,生理学家阿尔芒-特鲁索曾提出这样的理论:“使用烟草的烟熏疗法有利于治疗呼吸类疾病。”

烟草厂家更是大力推广药用的烟草。19世纪末,药用烟卷的广告充斥了各大报纸版面。在当时的法国报纸上,除了抗风湿药酒、勒拉斯磷化铁和哈尔莱姆药油之外,还能看见各个牌子的香烟广告,例如“迪娃”(Diva)、“吉布森女孩”(Gibson's Girl)等。不过,法国人更偏爱具有东方色彩的“印度烟”,它以抗哮喘的疗效而闻名。

19世纪之前,烟斗一直都是抽烟的主要方式

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中东,抽烟很快成为几乎是全人类的爱好。

1575年,西班牙人带着烟草横渡太平洋,将其传入菲律宾;1590年,烟草传进日本。16世纪至17世纪,频繁的战争加快了烟草的推广和普及。例如,出征德意志北部的奥匈帝国皇家军队将烟草带到了奥地利和匈牙利;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e II)的军队则把烟草引进了瑞典。在荷兰,烟草的出现源于西班牙的军队和税收。

可以说,香烟仅用了200年的时间即征服了世界。无论是作为“圣药”还是缓解疲劳的神奇作物,烟草迅速成为各个阶层喜爱的休闲良品。

19世纪时,除了烟斗,雪茄和卷烟也开始兴盛起来。雪茄源于西班牙人将整片烟叶卷制起来的“西班牙烟卷”,后法国人将其命名为“ciger”;而卷烟一开始是对烟草废料的再利用,即将无法制成雪茄的小烟叶或者无法制成烟丝的劣质烟叶裁成碎屑后用报纸卷起来吸食。相比于传统的烟斗、烟丝和雪茄,卷烟中不仅大量使用了添加剂,使得吸烟者能够获得吸烟斗和雪茄时不能获得的快感,而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于是,卷烟在19世纪中叶以后流行开来。

卷烟在19世纪后期成为了香烟的主力

19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禁烟运动获得了科学的支持。

1828年,德国化学家W.波塞尔特(W.Posselt)与L.莱曼(L.Reimann)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出一种有害的活性物质,并将其称为“尼古丁”。此后,“烟草无害”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

19世纪中叶,关于烟草的调查和试验更是证明了烟草的危害性。到了19世纪后半叶,许多禁烟组织纷纷成立。

1868年7月11日,早期的民间反烟草组织“反对滥用烟草联盟”(AFCAT)在法国成立。《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随后也加入这一组织,据说是因为其父大仲马嗜烟如命的习惯让小仲马相当反感。

然而,禁烟运动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烟草消费的大量增加——无论是士兵、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战争带来的疲惫与煎熬都需要香烟来缓解。

世界无烟日海报

二战后,反烟草运动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发现尼古丁之后,烟草新的一个危害也浮出水面:英国医学界首次发现了抽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1954年,4000名英国医生开始参与一项大型前沿医学调研。20年后,他们得出结论:抽烟的后果远远超出呼吸系统所能承受的程度,长期吸烟极有可能导致平均寿命降低。这一重大发现造成的影响正如当时的《烟草杂志》所说:“‘这响亮的一击’给反烟运动送来了科学的论据。”

面对禁烟的科学证据,香烟界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声称自己研发的过滤嘴香烟可以有效防止肺癌。更重要的是,由于部分国家烟草业带来大量的税收,许多国家对禁烟并不抱支持态度。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颁布后,许多国家借鉴西方经验,相继出台“控烟条例”,例如禁止在公共场所抽烟、限制香烟广告、禁止青少年抽烟等。与此同时,烟草公司将“吸烟有害健康”印在烟盒上,却依然无法控制许多人的欲望,甚至以前不碰香烟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抽烟了。

电子烟

21世纪初,随着禁烟运动的扩张,电子烟开始流行起来。很快,各大烟草公司便预见到了这一新生事物将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也纷纷跟进研究,但目前对于电子烟会对健康带来什么危害暂无明确的结论。

如今的烟草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几乎影响了包括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者以及部分从业者)在内的所有人的生活。直到现在,如何禁烟仍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阅读数 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