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与文化传播:打破知识传播的时空壁垒
文承百代,纸寿千年。

21世纪的人类在电子时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知识的储存和传递似乎都不再以书本或纸媒为第一平台,然而,拨开虚拟网络的迷雾,人们会发现,无论在学习领域还是工作生活领域,纸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代图书馆一览

关于造纸术产生的情况,由于文献资料中少有记载,到今日已难窥其全貌。当今学界公认造纸术产生的年代下限是西汉初年,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考古发掘的成果: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出土了西汉古纸,同时出土的木简上还有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年号。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此后全国多处陆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古纸。

到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这一发现把纸张出现的时间推到了西汉初年。

放马滩纸

根据古书的记载,造纸术的出现与丝絮关系密切。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大致成书于公元100年,书中对“纸”解释说:“絮—苫也。从糸氏聲。諸氏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解释说,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古书中把这种“纸”称为“赫蹏”(同“赫蹄”)。这种纸在史料中也有提及,《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载皇后赵飞燕姐妹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蹏”纸包裹,并在纸上写有警告曹伟能的话语。

而根据出土的早期古纸实物可以知道,早期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成的,其制造工艺大致为:沤麻,即把麻浸泡水中,使它脱胶;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然后把麻缕捣烂,又称打浆,使麻纤维分散开;最后进行捞纸,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再捞出干燥,就成了纸张。

西汉麻纸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早期的纸是极为粗糙的。麻纤维捣得不够烂,纤维在成纸时也分布得不均匀,因此不便于书写,大都只用来包装物品,使用范围也只限于贵族。直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的质量、产量才得以提高,纸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伦入宫已近十三年,这一年他受命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从这个时候起,蔡伦因职位之便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

蔡伦

根据《后汉书·宦官列传》的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和木牍来做书写载体,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简牍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

他扩大了造纸原料的选择范围,尝试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渔网等廉价又常见的材料造纸,这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史料中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记载只有一句简单的叙述,具体的工艺过程更是不曾提及,蔡伦以后,虽然造纸工艺不断完善成熟,但改变主要是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其步骤直到现代也没有根本的变化,主要都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原料的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造纸流程简单示意图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此后,造纸术便开始逐渐向全国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到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各地推广,纸成了和缣帛、简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纸本

魏晋南北朝以后,造纸术不断革新,原料来源愈加丰富,制作工艺愈加成熟,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愈加多样化。而唐宋之际出现的以竹子为原料的竹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造纸术就传播到朝鲜半岛和越南,并通过西域传到中亚,在此通过贸易传到印度。隋唐时传至日本。通过阿拉伯人,造纸术也远播到欧洲,直到乾隆时期,欧洲的造纸工艺还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因而能够大量生产。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文化成果能够更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并流传开去。今天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数千年间的各种文化成果,极大的部分都得益于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而纸是文字的载体。造纸术推广以后,只有皇室贵族才能阅读书写的局面被完全改变了,知识传播不再只限于社会上层,而是逐渐下移到了普通民众,文化的普及直接推动着社会总体的进步,这一重大意义在造纸术所影响的世界范围里都是存在的。

尽管文化在今天的传播途径越来越电子化、数字化,但纸张的使用终究不会在短时间内退出人们的生活,造纸术在其产生的两千多年之后,依然造福着亿万人类。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