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起源》影响波及之远,恐怕是连达尔文本人都所料不及的。
改变了世界进程的书不多,但《物种起源》绝对算一本。
它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生物共祖”等观点,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尤其是“进化论”思想,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不少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惑:作为一个神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达尔文在思想上究竟怎么跑偏到最终提出进化论的?又为什么要撰写《物种起源》呢?这还得从他出生的那个时代说起。
在19世纪之前,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大部分人都牢固地秉持一个信仰,即《圣经·创世纪》中讲述的上帝造人及世间万物的神话故事。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世界、并且一次就创造出所有生物,除非个别案例上帝直接干预,否则它们自己绝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神创论”与“物种固定论”。这套经不起推敲的理论,注定要被人推翻,而历史最终选择了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与同时代的大部分人相比,达尔文有3个优势:
优势一:怀疑的种子
祖父伊拉斯谟是英国著名的医生兼植物学家与生理学家,早在达尔文出生前,他就已经预示过进化论。他认为,有机体内有让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内在力量,但碍于声誉,不敢直接公开。这些思想对日后的达尔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优势二:不务正业
他出生于有钱又有地位的医学世家,相当于英国版的《大宅门》,家人自然都希望他去学医。但是,达尔文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因为他不仅有晕血症,对医学也完全不感兴趣。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贝壳、石头、动物这些自然历史的东西。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求学期间,他就经常出入博物馆,浏览和旁听岩层排序的知识,还跑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在日记中记录对当地鸟类的观察。在他父亲看来,这是典型的“不务正业”。
2年后,他的父亲终于认清现实——儿子根本不是学医这块材料!于是,家里安排达尔文去剑桥大学学习神学。这样,不仅能继续达尔文对博物学的爱好,以后当个牧师也不至于使家族蒙羞。
但这个“熊孩子”能听话才怪!在校期间,达尔文几乎完全放弃了学习神学,成天和一帮博物学家打得火热,还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为此,他和家人都闹僵了。
优势三:愿意掏钱的老爸
达尔文所在的家族非常有钱,外公乔赛亚·韦奇伍德是英国著名的陶瓷之父,制作的瓷器曾作为国礼进贡给乾隆皇帝。父亲虽然对达尔文有所不满,但一直在资金上给予他全力支持。
比如环球科考时,舰艇每到一处大港口,他的父亲就会提前把钱汇到当地银行,保证儿子的旅途和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金钱支持,达尔文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将会举步维艰。
机会终于来了!临近毕业时,老师亨斯洛抛来了橄榄枝——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小猎犬号”舰环球科察。当然,之所以能够参与这次官方科考行动,除了有人推荐外,主要还是达尔文家有钱。因为随船博物学家不仅没有工资,还得自己掏上一大笔银子。

这艘科考舰于1831年出航,舰名很可爱,叫“小猎犬号”(音译为:贝格尔号),舰长是比他还小4岁的费茨罗伊。达尔文的考察路线大致为:先在南美海岸调查,然后进入南美洲西边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经过太平洋到达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南非,回到南美洲,最后返回英国。
然而,舰长下令起锚后不久,达尔文便遭遇了本次旅行的最大挑战——晕船。直到舰艇横跨了大西洋一帆风顺,他才终于恢复了神志。
他的工作就是尽力收集舰艇停靠港口当地各种动植物,然后制作成标本。而无法带上船的动物,则由他的画家朋友厄尔画成水彩记录下来。在他们的合作下,船舱里很快堆满了装有各种标本的瓶瓶罐罐。
当小猎犬号到达南北大陆时,达尔文在安地斯山顶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让他困惑不已。此外,在南美,他又发现了雕齿兽的化石,这种动物长得和现生的犰狳很像,但身形非常巨大。已经灭绝的雕齿兽和现生犰狳的相似性显然无法用圣经和大洪水解释,何况达尔文估计雕齿兽的化石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这比圣经记载的大洪水还要古老得多。

而随着舰艇绕过火地岛进入太平洋,改变达尔文人生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即将出现: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时,达尔文发现每个岛屿上的陆龟及雀鸟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又有些许的不同。群岛上的生物与南美洲大陆的种类也非常相似。于是他开始怀疑岛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千百年来适应各个岛屿不同环境的结果。他搜集了一大批小山雀标本带回了英国,这批长相不一的山雀后来被鉴定为同一物种,达尔文由此开启了对物种演化的思考。

1836年10月,达尔文回到英国。此后,他再也没有出国旅行过。他的后半生都在潜心研究这趟旅程的收获,并提出了脑洞大开的物种演化学说。
其实,早在1842年他就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后结合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扩展至数篇文章。但为了躲避宗教迫害,直到1859年,才正式出版了这本巨著。书中,他首次提出了,随机变异、自然选择的观点,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

尽管达尔文已经如此小心翼翼,他的学说还是遭到了猛烈的批判。基督教会将其视为异端邪说,西方社会也对达尔文冷嘲热讽。

其实,达尔文的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当时尚未了解任何遗传机制,达尔文也无法解释个体间的偶然差异是如何产生的。直到后来与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结合,才形成了现在广为大众所接受的现代综合理论。

尽管《物种起源》自问世100多年来一直饱受争议,但它带来的最大冲击无疑是将上帝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完全否定,这种影响远远超出了科学范畴,进而引发了深刻的思想革命。它不仅改变了生命科学这门学科,更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
社会学领域衍生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虽然它主张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非是达尔文本意;
达尔文的理论在20世纪得到了基因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支持,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甚至社会伦理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