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改变世界的新大陆食材”,再也没有什么比土豆更具代表性了。
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曾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这大概是对土豆这种粮食最贴切的描述。
7000年前,当黄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开始收割成熟的粟米,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里劳作,远在南美洲大陆安第斯山脉的的喀喀湖畔,一群印第安人则在田野里刨掘一种类似马铃铛的草本茎块。这种植株上开着白色或蓝紫色花朵的农作物,就是马铃薯(potato),中国人称它为土豆。

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蛋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块茎在土中生长,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为人们所食用的部位,也可药用、酿酒或作为饲料(马铃薯的芽有毒,不能食用)。它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地位仅次于稻米、玉米和小麦。在从新大陆传播到旧大陆的过程中,马铃薯促进了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在现代农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豆这种古老又重要的食物,根据现代科技考古研究,其种植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七千至一万年前,地点在今天的南美洲西部秘鲁、玻利维亚一带,目前发现最早的马铃薯块茎遗物就位于秘鲁利马省安孔区的海滨遗址。

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马铃薯成为了南美高原人的主要食物。当地至今都有传说:马铃薯是上天赐予身处高寒山区的古代印第安人的礼物。
在古印第安文化中,马铃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生长情况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将烤马铃薯需要的时间作为单位测量时间刻度,或将其作为“丰收之神”之一进行祭祀膜拜。在印第安古代遗迹中的诸多考古发现中,都有众多马铃薯实物遗存和绘有马铃薯的陶器。
马铃薯伴随着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上生活了几千年,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1531年,崛起的西班牙军队在皮萨罗的率领下,戏剧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进攻内战爆发的印加帝国。侵略军用枪炮对战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标枪、长矛和弓箭,击溃印加帝国的八万军队,擒获并杀害皇帝阿塔瓦尔帕,辉煌一时的印加文明从此湮灭。
5年后,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欧洲,由此开始了它在欧洲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
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因其长相并不出众,且一切开就会氧化变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者动物饲料来小范围种植,人们对它的食用价值一无所知。西班牙人最初曾尝试生食马铃薯的茎块,法国人则好奇地食用它的茎叶,酸涩的味道令人敬而远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呕吐。

而马铃薯最终能作为食物在欧洲广为传播,还得益于十七世纪法国农学家安巴曼奇不遗余力地造势和推广。
他认识到土豆是一种了不起的植物,适合在土地贫瘠、夜间温度低、干燥、日照时间短的环境中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荐。从此,马铃薯开始在欧洲普及。
17-18世纪,欧洲大陆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由此爆发了全面的粮食危机,不少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土豆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真正进入百姓的餐桌,成为了一般平民的主食。

俄国人初次接触到马铃薯,还是彼得大帝游历荷兰时,花重金买了一袋带回国,种植在皇家花园。叶卡捷琳娜女王时期,颁发命令让农民大规模种土豆,俄国枢密院甚至编发了土豆种植指南,称土豆为“健康与令人高兴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面包、粥、淀粉和香粉”。此后,土豆得以在俄罗斯安家落户,并和大列巴一道,成为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而马铃薯传入中国,大概在17世纪(明朝万历年间)。1628年,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据历史学家推测,马铃薯传入中国有3条路径:一是荷兰人将马铃薯带到台湾而后传入大陆,被称为荷兰薯;二是由晋商从俄国或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引入中国,种植于山西,被称为山药蛋;三则由南洋印尼(荷属爪哇)传入广东、广西、浙江,被称为爪哇薯或洋芋。
土豆能够风行中国各地,则是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的事了,主要产区在西南和华北。从明末到晚清,中国人口从一亿惊人地增长到四亿,其中很难说没有土豆的功劳。
和玉米、小麦类似,马铃薯对于世界的意义在于它养活了更多的人,并在某一特定阶段,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它喂养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欧洲一些国家有能力在某个阶段统治世界绝大部分地区。

19世纪,马铃薯是爱尔兰人赖以维持生计的唯一农作物。1845年秋天,一种突发的植物病害横扫爱尔兰,摧毁了当地的马铃薯种植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导致爱尔兰人口锐减,短短两年内,就有100多万人死于饥饿、斑疹、伤寒和其他疾病,约100万难民移居海外。
自然灾害以及英国政府的冷漠迫使爱尔兰饥民揭竿而起,最终遭到残酷的镇压。大饥荒惨剧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前赴后继的爱尔兰人终于在1922年建立了独立自由的国家。

避难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筚路蓝缕,逐渐融入美利坚主流社会,如今美国有4000万人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先后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顿四总统。让爱尔兰人爱恨交加的马铃薯也随之登上了新大陆的土地。20世纪20年代,马铃薯片成为美国销售量最大的零食。
从1960年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马铃薯片开始流行到全世界,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了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
如今,世界上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人们对马铃薯的美食价值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不断尝试以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