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年前,充满迷信色彩的西班牙认为海洋的尽头有魔鬼守候着,只有航海家哥伦布坚信,海洋的尽头是一片新土地……
综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演进一直受到内生性动力和外来性动力两种力量左右。尤其是外来性动力,不仅会带来文明的量变,还会带来文明的质变。大航海时代就是各种外来性动力集中爆发的时代,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直到今天,人类最早到达美洲的年代仍无法确定。通常认为,在四万年前到一万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第四纪冰河向南延伸,使得当时生活在东北亚的先民能够到达北美。今天克洛维斯遗址的石制矛尖,就是那个年代艰难生活的缩影。之后,在距今一万年前,由于冰河退缩带来的气候变化,以及先民猎捕、人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北美大型动物群在这一时期逐渐消亡,移居到美洲的狩猎采集者也逐渐向南扩张,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美洲,并且一度建立起较为发达的农业文明。

从这个角度说,哥伦布并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甚至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白人。早在11世纪,北欧诺斯人就已经以格陵兰为跳板,到达了今天的加拿大东北部海岸。
现在,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钟调到十五世纪。那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君士坦丁堡也变成了伊斯坦布尔。随着“丝路”的截断,前往东方的商队免不了要选择海路,那就难免在好望角的海面上落得个樯倾楫摧的下场。1492年,探险家哥伦布经过十多年游说和协商,终于使得当时的西班牙王室愿意支持他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道,并许诺:哥伦布可以在任何由他宣布为西班牙领土的土地上担任总督。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的三艘帆船向西启程。由于海况较好,船队在10月12日便发现了陆地 ——处位于加勒比海中的小岛。随后,哥伦布探索了古巴、海地等岛屿。12月底,一艘帆船沉没后,哥伦布和原住民酋长商议,允许这艘帆船上幸存的水手在海地定居。在这个时候,哥伦布很可能认为他到达的不是一块未知的土地,而是真正的东方:哥伦布将当地原住民称为“印度人”(即今人所谓“印第安人”),又认为古巴、海地等岛屿就是日本列岛。

1493年初,哥伦布率领剩下的两艘帆船返航,途中还造访了里斯本,获得了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的接见,他在途中写成的探险报告在欧洲掀起很大轰动。与此同时,之前那艘沉船水手建立的定居点已经被原住民烧杀一空,具体遗址到1977年才被现代考古学界所确定。
9月,哥伦布率领17艘船只再次前往美洲。由于之前的定居点被毁,他建造了伊莎贝拉堡,这是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个长期定居点。
1498年,哥伦布率领6艘帆船第三次启程。8月5日,抵达帕里亚(今委内瑞拉的一部分),他将这块大陆称为“迄今无人所知的大陆”。当然,他究其一生也没想出“美洲”这两个字——用自己名字给新大陆命名的殊荣还得归于后来者亚美利哥·维斯普奇。
然而,发现新大陆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海地迎接哥伦布的是起义的怒火。因为哥伦布在担任加勒比地区总督期间,对当地原住民的统治远算不上宽厚,连本国宗教人士也对他奴役原住民的行为深感不满。最终,他被迫和海地的西班牙人讲和。回国后,又被解除了总督职务,遭到逮捕。虽然哥伦布最终获释,但与总督职位彻底无缘了。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前往美洲,抵达巴拿马地峡,并且在2年后回到西班牙。1506年,他在一家旅店中逝世。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真实写照。
于整个大航海时代而言,他此举无异于叩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后的数十年间,无数前赴后继的探险家开始驶向新大陆,科尔特斯、皮萨罗、庞塞·德·莱昂这些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此外,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种的交流和融合,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新的农作物,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探索新世界使得越来越多的白银被运回旧大陆,白银的大量增加在旧大陆造成通货膨胀,甚至影响了遥远东方的王朝更迭。
新大陆的土豆、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帮助许多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日后风靡世界的香烟、可可(和巧克力)、小龙虾、牛油果、草莓、蓝莓等消费品、食品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重要的工业产品硝石、橡胶,可爱的羊驼、龙猫、荷兰猪,无一不来源于新大陆。
神秘的金字塔、天坑和人祭,以及大征服者们留下的传说,无论是代表无尽财富的“黄金之城”还是赐人长生的“青春之泉”,都影响着一代代的文学艺术创作。
但对土著人而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印第安人苦难的开始。美洲的发现,为欧洲人开启了殖民主义的大门。印第安人因为欧洲殖民者带来的战火和传染病而死伤惨重:黑曜石矛尖刺不穿大征服者的铠甲,和牛科动物缺乏接触的原住民也抵御不了天花的侵袭,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