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番薯引种与人口增长:越洋而来的美食
食物的文明,成了人类繁衍的曙光。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四年后,1496年,一种名为玉米的神奇植物被从美洲带到了欧洲,并逐渐传遍世界。日后,谁也没有想到,以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为代表,一场超级农业革命,即将在全球化的开展中,剧烈地冲击着世界。

玉米(学名:Zea mays),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苞米、珍珠米等,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它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中国农业祝祷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谷”有两种说法,但无论哪种,都没有如今常见的玉米。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最初中国是没有玉米的,比如《诗经·周颂》里面就有一句叫作“贻我来牟”,这里的“来”就是小麦。那么,玉米是怎么传播到中国来的,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类历史?

这里不得不提到美洲印第安人的功劳。从2万年前开始,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人们拿着石器和木棒,追逐着猎物,一批又一批地来到美洲。西伯利亚远离欧亚文明的中心,美洲更是与世隔绝。印第安人要在这里白手起家实属不易。

公元前7000年左右,今墨西哥特瓦坎谷地的印第安人已经开始栽培大刍草——玉米的前身。下图最上方的就是大刍草果实,中间是大刍草与玉米的杂交。

大刍草果实和玉米穗

有研究人员专门模拟了印第安人进入美洲时期的气候——气温比现在低2-3度,二氧化碳浓度甚至不到现在的一半。他们发现,在此环境下生长的大刍草明显更接近玉米,而不单单是一株草;大刍草的果实也更加饱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时印第安人会看上这种如今长得“其貌不扬”的植物。

仿古气候下的大刍草(左)

随着印第安人的培育,玉米穗越来越大。最晚到16世纪初期,玉米穗的长度已经达到13厘米。此时的玉米已经非常适合充当主食。不仅如此,玉米也变得依赖人类了。因为经过培育的玉米已经不能自己散播自己的种子(玉米粒)了,它必须依靠人类来播种。

玉米和人的这种亲密关系突出地反映在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中。比如,玉米是千百年历史中印第安人宗教崇拜的对象,是太阳之子!著名的双胞胎英雄也被人用玉米来代表,甚至传说人是从玉米中诞生的;不仅如此,印第安人还把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融入到祖先的精神生活之中。他们对玉米的崇拜,无疑反向证明了玉米对人的馈赠。

主管书写的玉米神

实际上,印第安人的贡献不仅是玉米。他们似乎天生具有种植天赋,培育了100多种作物,与整个欧亚大陆培植的作物一样多。番薯、南瓜、马铃薯、西红柿、花生、可可豆、烟草等重要作物都出自他们之手,而那时印第安人并不懂得冶炼矿石、打造金属工具。

然而,正是因为印第安人先天不足,生产力相对低下,这才被西班牙殖民者轻松制服。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也发现了玉米这种神奇的作物。

1533年,处死印加帝国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

这些西班牙殖民者虽然也吃玉米等美洲食物,并把这些作物带回了欧洲,但他们更喜欢小麦粉制成的面包。这是天主教圣餐礼的需要,他们认为经过神父祝圣的面包和葡萄酒会变成耶稣的身体和血。至于为什么非要用小麦粉,那当然是因为出生在中东地区的耶稣只吃过小麦做的食物,没吃过玉米做的食物。此外,有些殖民者还担心吃土著食物会把他们也变成印第安人。

尽管如此,随着世界性航线的开辟,到十六世纪中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还是随着佛朗机人传遍了世界。佛朗机人也就是明朝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称呼。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一样,不仅殖民了美洲,还把触角伸到了东亚和东南亚。所以,他们就成了传播美洲作物的重要中介。

传入日本的番薯

在传入欧洲55年后,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襄城县志》就出现了关于玉米在中国的最早文字记载;四年后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当时,由云南土司进贡的玉米在送入北京的途中经过河南巩县,又被《巩县志》留下记载。

对此历史学家分析,玉米在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可能有几条途径,也就是说可能是互相独立地引入中国的。以番薯为例,万历年间(1573-1620)福建人陈振龙、广东人陈益以及林怀兰分别从菲律宾(西班牙人殖民地)和越南将其引入中国。玉米传入的时间比番薯更早一些,并且传播路径也更多元。除了东南海路,玉米还能通过西北陆路和西南陆路传入中国。

玉米传播路径

如果今天还有人问,玉米靠什么征服了世界?

那大概是,玉米和番薯等美洲作物可以在沙地、瘠壤、不能灌溉的丘陵、甚至高寒的山区播种并丰收,而小麦等传统作物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玉米、番薯等的引入提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率,这对于清朝的“人口爆炸”无疑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人口快速增长也会反过来刺激玉米等作物的推广。例如,乾隆嘉庆以来的人地矛盾迫使大量民众迁入深山开垦荒地,玉米等高产旱地作物正是他们的大救星。到19世纪初,中国古代社会的粮食产量已经被推到了极限。

如今,近代玉米杂交种的产生,使玉米广泛分布在世界更多的地方。此外,它不仅在生物科技产业作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更在各个化工领域被大量利用着,做成塑胶等不同物品。随着科技的发展,预测玉米在未来人类生活中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阅读数 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