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与农业工具:划开沉睡的土地
在农民的鞭子和大声吆喝下,地球上一代又一代的牛拉着犁,艰难而又执着地耕耘着土地,才使地球变得生机勃勃。

在世界文明史中,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从刀耕火种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由田、牛、犁、人构成的画面,是最常见的生动场面,而农具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结晶。犁,这一世世代代依赖并运用的农具,更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化石。

作为一种耕地工具,犁的构成并不复杂。它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途是将较深层的土壤翻到土地表面,用来盖住杂草和以前的作物并让其自行分解,这样,当犁划过土壤时,就能产生有肥沃土壤的长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木结构的犁

在农耕文明的早期,农民们用简易的挖掘棒或锄头来开垦农田。农田挖好后,他们把种子抛撒在地里,希冀着能有一个好的收成。但这种佛系的耕种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一块地只能活几根苗。为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农具——犁。人类已知最古老的犁,就藏在如今伊拉克的沙漠里。

在这滚滚的沙丘上,有两条大河蜿蜒流淌:东边的叫底格里斯河,西边的叫幼发拉底河,两河之间的土地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曾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农民就开始尝试使用犁了。

苏美尔地图

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分别做成把手。将犁系在绳子上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能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但由于效率较低,再加上后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干涸,人们不得不对农耕工具进行改良,从而产生了石犁。

石犁的出现使开垦效率倍增,他们扩大了小麦、亚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且还用石犁来挖掘灌溉渠,将河水引入农田,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农业革命。

到了公元前3000年,犁的形制又进行了首次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又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底板。

耒耜

而在亚洲的另一边,中国的犁是由“耒耜(lěi sì)”发展演变而成。耒耜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工具,外形是木叉,上有曲柄,下有犁头,用来松土。传说,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正是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种农业”。

商周至春秋时期,此时的“犁”仍然以木犁、石犁为主,但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铜制犁开始出现。此时的犁,还是“耒耜”,直到商代,犁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牛耕的出现时间仍有待考察,但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很普遍了。《韩非子》记载“耕者且深,耨者熟耘”,说明这时期深耕已经出现。而深耕的基础,是建立在牛耕和铁犁之上的。

汉代铁制犁铧,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两汉时期,此时的铁犁的技术水平更高,犁具各种功能更完备。汉代,更是实现了统一,有了国家标准,犁头由犁铧冠、犁铧、犁壁构成。

耦犁是汉武帝时期推广的大型犁具,由两头牛作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汉代的犁具是部件完整的长直辕犁,对后世的犁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缺少耕牛,人们还改造出了一种“踏犁”。即由扶手、犁杠、脚踏木组成犁架,使用时用脚踏之,以达到翻土的效果。今天,在四川、贵州、广西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看到踏犁的实物。

到了隋唐,这个以胖为美的朝代,社会得到发展,人更多了,吃得也多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需要提高,犁具出现了重大改革——“曲辕犁”

曲辕犁

这种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其次,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掉头和转弯,节省人力和牲畜;然后还增加了犁评,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最后改进了犁壁,唐朝犁壁呈圆形,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中国历史博物馆内就展示着唐代犁的复制模型,其原理今天的机引铧式犁都还在采用。

唐朝曲辕犁的辉煌后,后继者们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犁具的改进集中在各种部件上,基本制式沿用曲辕犁,总体而言就是在“吃老本”。农具改造的重点放在“动力学”以及集中在如何利用外力,如水力,精耕细作程度越来越高。

而穿越大洋彼岸,古代欧洲使用的犁就没有太多的故事了。因为从青铜时代起,犁的形制基本上就没怎么改变过。只在公元前十世纪时,用铁犁嘴取代了之前的木犁嘴,耕田的效率也令人堪忧:

这种犁在耕田时,犁田人必须提到一定的高度,需要相当大的气力。而且,它犁出来的沟垄,既不直也不深,因此要犁过两遍。在犁第二遍时还要和第一遍的方向形成直角,妥妥的技术活。

牛在犁田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人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犁。这种新式犁,不仅有个轮子可以控制犁地的深度,使犁地的人省时省力,还有犁刀划土和一个模板翻土,犁出来的沟又深又整齐,从而取代了以前的犁田法。但它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比旧式犁更重,拖起来需要相当大的力气,因此农民开始用牛来犁地。在十世纪和十一世纪时,又开始用马来耕田。而今,世界上的许多地区,仍然选择用犁来进行耕作。

南非用拖拉机驱动的犁,有五片不可回转的犁板

犁的发明是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使用的工具之一,使农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个体经营农业在它的帮助下,终于成为现实,从而为封建农业最后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牛犁耕渐渐普及起来,我国的封建制农业逐渐向封建地主制农业转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耕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单一的犁,到逐渐出现翻转犁、旋耕犁、五铧犁、解放犁、犁壁等多个种类;

19世纪末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新的耕地工具,创制了各种驱动型土壤耕作机械,如旋耕机、旋转锄等;

20世纪前半期起,美国开始推广少耕、免耕法,使用凿式松土机进行深松耕作,铧式犁的使用有所减少。

尽管来到现代,机械取代了犁具与牛耕,但从犁的发展上,它作为农具的一种,伴随了农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从它的演变过程,我们仍可以看到先人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精耕细作经历了多少的困难。

一犁春泥,万顷新绿,农具的发展还在继续。

阅读数 3.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