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第一次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科学家和业界一直在为人们描绘一个明日世界:万物互联,高效便捷。
足不出户,就能观名山大川,赏异域风光,领略不同地方的风俗民情;拒绝通勤,也能远程办公、视频通话、在线购物等,享受极大的便捷。而这一切在当下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背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
互联网(英语:Internet)是指20世纪末期兴起的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联成的庞大网络系统。它堪称是人类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也是科技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成果。

普通人很难想象互联网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因为与爱迪生发明灯泡的场景不同,灯泡非常具体,你可以把灯泡拿在手中,从各个角度来打量它。而互联网正好相反,它无处不在,但你对它只能惊鸿一瞥。
互联网就像圣灵:它占据着我们屏幕上的像素,呈现网站、应用程序和电子邮件,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它的本质却总是在别处。这一特性使得它似乎极其复杂,但实则不然,互联网从根本上来说很简单,而这种简单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它的发明者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工作于各个地方:法国政府资助的计算机网络Cyclades、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夏威夷大学和施乐公司。不过,主体还是美国国防部旗下资金充裕的研究部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及其众多承包商。这个研究部门后来更名为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要不是ARPA(阿帕网),互联网就不会存在,
阿帕网被视为互联网的鼻祖,于1969年投入运行,1990年正式退役。二十一年的风雨兼程,离不开诸多科研人员、机构、高校等的添砖加瓦。
首先是被冠以“网络畅想家”之名的利克里德,他在1942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开始接触彼时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得益于其强大的心理学背景,他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1960年发表的论文《人—机共生》,就是他灵活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结合计算机交互方式的构想。
他在文章中阐述了未来人与计算机的相互关系问题,即人与计算机应该是具有共生关系的合作伙伴,人通过与计算机的交流将变得比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这在计算机刚诞生不久的时代里,堪称“革命性”的思想。
1962年,利克里德供职于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担任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优势,将一些资金投入到互联网的发展之中,不到半年时间,就把美国研究计算机最强的十多所大学和公司云集到ARPA周围。利克里德将之戏称为“银河网络”,这构筑了后来ARPAnet的核心力量。此后几年间,利克里德一如既往地以他极富预见性的头脑提出了互联网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使互联网在概念层面上逐渐褪去面纱,趋于明朗。

尽管利克里德奠定了互联网的主要思想,但世界上最早的互联网雏形的设计和执行者却是克莱因洛克和罗伯茨。
克莱因洛克最早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这成为互联网通信的理论基础。他还著有《通信网络》,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网络理论的著作。克莱因洛克因此名声大噪,后被邀请参与ARPAnet的设计工作,负责起草ARPAnet的规格和说明。

罗伯茨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才生,在网络领域的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1966年,罗伯茨加入ARPA,并身兼数职,躬耕于互联网这片土地。此后数年,罗伯茨领导了ARPAnet的创建工程并制定了ARPAnet的体系结构,因而被誉为“阿帕网之父”。
功夫不负苦心人,1969年,阿帕网(ARPAnet)终于成功实现了网络第一个报文的传输。虽然第一条信息是“登录,崩溃”,但这也是互联网诞生的起点。

1969年,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又参与了ARPAnet的创建工作。在ARPAnet开通以后,更多的站点和计算机接入其中,其规模也随之扩大。到了1973年,英国和挪威计算机的接入标志着ARPAnet已经成为国际性网络。但由于各个站点的接入方式不一,各自信息格式不一,相互之间交流存在较大障碍。
若要使ARPAnet转变成真正的全球性的互联网,传输协议就成为了其中的核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就是“一个连接不同网络的方案”,瑟夫和卡恩为此作出了决定性贡献。1974年,瑟夫和卡恩在IEEE通信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分组网交互通信的协议》,描述了他们共同制定的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这些协议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虽然30多年来TCP/IP的内容不断扩充,但其基本概念仍保持着当年的轮廓。二人因此被称为“互联网之父”,并于2004年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界的最高奖——图灵奖。


值得注意的是,网际协议(IP)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互联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作“IP地址”。由于有了这种独一无二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便捷地从亿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的目标对象。而为了便于记忆,科研人员又发明了域名解析方法,把数字的IP地址转换为方便记忆的域名网站。
此外,不同的IP地址,又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协同处理。路由器可以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能够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
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这个时候,阿帕网已经接近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正因有了阿帕网,互联网才能够应运而生。博纳斯·李是迎接互联网出生的第一人,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互联网从此诞生,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博纳斯·李博士也被称为“互联网之父”。

互联网诞生之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
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从最初的局部接入,到现在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创业岗位,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成功就是典型代表。电子商务影响了国内的生产方式,这其中,互联网功不可没。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当前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当下互联网进入5G时代,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开始快速发展。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连接无远弗届,智能世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