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又能想到,一块普普通通的皂,竟然也能衍生出阶级差异。
自从洗手液与洗面奶被发明的那一天起,皂类就没啥牌面了。但在这之前,肥皂几乎是让人类保持体面的最好方法,不管是洗衣服、洗澡或是洗脸,它都能胜任。
肥皂,又名香皂、雪文、茶箍、饼药,是用作个人清洁用品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以固体块状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如果在里面加进精油、香料和染料,就是有颜色的香皂;如果往里面加点药物(如硼酸或石炭酸),即成药皂。

肥皂在各个古代文明中都出现得很早,可以肯定这是一种“由不同的文明独立发明”的清洁用品。首先,文明社会中人们有清洁身体的需求;其次,不同的文明中人们也都发现了草木灰和动物脂肪的混合物有很好的清洁功效。在这种情况下,肥皂也就在不同的文明中被独立发明出来。

那么,第一块皂诞生于何时何地呢?
关于皂的起源如今仍众说纷纭,但传说的地点也大多诞生于欧洲。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公元前3000年以楔形文字在黏土板上记载皂的做法,是历史上最早关于肥皂的记录。

相传,公元前九世纪,在古罗马的一座名叫“Sapo”的山下,一些勤劳的女性“发明”了第一块皂。她们发现,若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洗衣服,会洗得比平时更加干净。而这是因为在山丘上神殿燃烧祭品处,木灰和作为祭品的动物脂肪跟雨水一起流入了河中,一切都是巧合。后人为了纪念,于是将这种能清洗衣服与身体的奇妙物质,命名为“Soap”。
在古埃及,还有很多传说认为最早的肥皂是由公元前7世纪的一位腓尼基厨师发明的,不过,考古和文献证据,尤其是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表明,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经结合动物、植物油和碱性盐打造皂类物质定期洗澡。

不过,最早的肥皂其实是一种宗教用品。因为当时制造肥皂的动物脂肪并非每个人都能弄到,而祭司在侍奉神灵时必须保持身体清洁,所以肥皂在当时主要是祭司和神职人员在举行仪式时使用。而在古埃及,由于原料稀缺,肥皂是只有法老宫廷中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它是用羊油和炭灰搓成的一个个小球,使用时只需在其上洒水即可。
公元70年,罗马学者普林尼在《博物志》里第一次记录了用草木灰、生石灰和山羊脂肪混合制成的肥皂,而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制肥皂的作坊。说明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肥皂生产。不过,古罗马时代的肥皂仍然也是奢侈品,并不能为平民百姓所使用。

在古代,地中海东岸城市阿勒颇所生产的肥皂在环地中海地区和丝绸之路上享有盛名。如今,战乱中的阿勒颇仍以当地的肥皂作为特产。
这种肥皂的配方同两千年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的阿勒颇肥皂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只在动物油脂和石灰外,额外添加了月桂油和橄榄油。这两种油脂是阿勒颇的特产,是人类最早往肥皂中添加香料的尝试,也是最早的香皂配方。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这种阿勒颇香皂向着东西方传递,是近东地区几百年间一直都依仗的“硬通货”。

当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肥皂是最早工业制造出的清洁剂。在十五世纪,威尼斯已经有肥皂的生产;十六世纪,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了一座肥皂厂,用煮化的羊油混合烧碱和白垩土来制造肥皂。虽然肥皂的质量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价格却十分昂贵,一般老百姓仍然是买不起的。
1791年法国化学家吕布兰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成烧碱,这使肥皂的成本大为下降。此后,高质量的肥皂也就逐步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

十九世纪,随着捕鲸业的发展,动物脂肪的获得比过去改善了不少,肥皂制造己成为主要的工业,到了这个世纪后半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过去在肥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动物脂肪已经愈发地被石油工业的产物(如石蜡或石脑油)所取代。制皂工业也由手工作坊最终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皂从此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
二十世纪之后,由石化原料制成的界面活性剂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肥皂,石化原料的使用使肥皂彻底摆脱了对动物油脂的依赖,成本大大降低,而肥皂也摇身一变,从往日王公贵族的奢侈品,变成了寻常百姓也能消费的日用品。直到后来,国外的皂流入中国后还被称为“洋胰子”。
那会儿正值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来到国内,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后来,人们又在澡豆的制作工艺方面加以改进,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用纯碱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的猪脂,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并称其为“胰子”。

在化学结构上,胰子和今天的香皂非常相近,并且产品种类更是多样,桂花胰子、玫瑰胰子等,与今天各种带有不同香味的皂有着异曲同工。
其实早在西晋时代,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谁又能想到,一块普普通通的皂,竟然也能衍生出阶级差异。
皂的进化,宛如人类的制造业微缩史。小小的一块皂,也浓缩了大千世界中人类的奇思妙想与锐意创新。如今,层出不穷的清洁类产品正逐渐挤压着皂类的生存空间,但手工皂仍然受到一些小众群体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