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光反叛:让你平叛你却造反
前因:泾原兵变;后果:唐宪宗削藩。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泾原兵变:783年,泾原镇兵被唐德宗征召去平定李希烈叛乱,来到长安后,因没有得到赏赐,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亡附近的奉天县。

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泾原兵变后占据长安称帝的朱泚合兵叛唐,785年李怀光被部下杀死,叛乱被平定。

李怀光本是郭子仪麾下的一员猛将。李怀光做事严厉又公正,负责郭子仪部队的军法工作,全军上下都敬畏他。后来,李怀光在西部边境负责与吐蕃的战事,使吐蕃不敢轻易挑事。由于功绩出众,李怀光的官越做越大,逐步成为位高权重的朔方节度使。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郭子仪的时间地图

魏博镇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联合反叛后,李怀光被唐德宗派去平叛。结果李怀光有勇无谋,立足未稳就去进攻朱滔,结果被打败。田悦又趁机引河水冲淹李怀光的部队。李怀光没有办法,只能与朱滔田悦等人对峙。

这时,长安发生泾原兵变,赋闲在家太尉朱泚被泾原士兵奉为首脑。于是朱泚头脑发热,自称大秦皇帝。唐德宗逃到奉天县,征召各路兵马救驾。李怀光火速西进,第一个赶到,先是打败了朱泚派出去迎击的部队,接着来到被叛军包围的奉天县城。

李怀光派部将张韶,混进攻城的叛军之中,来到城墙下,大喊:“我是朔方军的使者!”守城的官军赶紧用绳子把张韶拉上来,同时叛军不停地用箭射张韶,结果张韶身中几十箭,来到城墙上告诉官军救兵来了。

李怀光堪称雪中送炭,安定了奉天的危局,逼退朱泚的叛军。但是,唐德宗却开始怀疑李怀光有谋反之心。

李怀光战功赫赫

首先,唐德宗曾派人去吐蕃请救兵,结果吐蕃却说,要李怀光同意才能派兵。这可能是因为吐蕃害怕李怀光会趁机袭击吐蕃军,而李怀光却坚决不肯同意。在唐德宗看来,这意味着李怀光和自己不是一条心。

而且,唐德宗身边的大臣和李怀光关系也不好。李怀光曾说过,皇帝身边的几位重臣都是奸臣,希望皇上能杀掉这些无能害国之辈。这些大臣当然要说李怀光的坏话,于是唐德宗就让李怀光不要到奉天县城里来,只要在外边领兵就好。李怀光因此对唐德宗怀恨在心。

还有一点,当时前来救驾的还有神策军。自从安史之乱后,神策军就是皇帝倚重的亲信部队,各方面待遇都要好于其他部队。李怀光对此很不满意,就对神策军的头领李晟说,军饷和赏赐这么不平等, 军队怎么打仗呢?李晟却说,您是这次平叛的元帅,您来随意定军饷和赏赐怎么发吧。李怀光本来是想让李晟主动说降低神策军的军饷,但是李晟没有上当,所以李怀光只能干瞪眼没办法。李怀光对神策军的不满,进一步加深。

神策军是唐中后期最重要的禁军

各方面的不满意,使李怀光产生了造反的心思。唐德宗也感觉到了,想要安抚一下,就加封李怀光太尉,还赐给铁券,意思是表示信任。可李怀光借题发挥,说:“凡是臣子反叛,才赐给铁券,现赐给我,是叫我反叛。”于是,李怀光真的与朱泚联络,起兵反叛了。

李怀光反叛之后,麾下的几位出身神策军部将很快投靠了李晟。而朱泚也只想吞并李怀光的部队,因此李怀光处境不妙,就四处掳掠一番之后跑到河中地区,占据同州、绛州等地。

李晟的神策军很快打败朱泚收复长安。唐德宗派军前往河中平定李怀光。李怀光相继丢掉同州和绛州,之后自己被一个属下杀掉,几个儿子和弟弟也都死了。只剩下老婆王氏,被唐德宗饶过一命。不过,唐德宗后来想起李怀光曾经的功绩,就赦免了他;让李怀光的一个外孙改名李承绪,作为他的继承人。

后果

唐宪宗削藩:唐宪宗即位后,在前几代君主整顿财政、增加收入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削藩工作,使大部分藩镇归顺朝廷。

结论:李怀光的叛乱原因非常复杂,既反映了唐德宗容易怀疑臣下,又体现出当时神策军和藩镇军因待遇高低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唐德宗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是很成功,经过多次叛乱,在晚年倾向于使用宦官来控制神策军,埋下晚唐宦官专权的祸根。

阅读数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