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历与公历:走向精确的历法
同一个世界,同一部历法。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时间那难以捉摸的本质:它是什么?该如何记录?又是如何控制生命的?而历法的诞生,有着开天辟地的作用,这一切还得追溯到遥远的古埃及

在六千年前,每年六七月,尼罗河开始暴涨泛滥,古埃及人不得不搬到高地上居住。直到十月,河水退回河床,在河谷地带留下的淤泥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古埃及人便回到河谷,耕耘、播种。到第二年三、四月收获他们的劳动果实。

为了确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古埃及人注意观察尼罗河水的涨落,在木杆上用刀划横进行记录。年复一年,聪明的古埃及人通过比较历年的记录,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的时间大致相同,水涨水落的周期几乎都是三百六十五天左右。于是,他们把尼罗河泛滥的周期365天定为一年,并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在地平线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为便于计算,又把一季分为四个月,每月三十天。年末的最后五天就作为年终节日。这样,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产生了。

古埃及历法

在当时的条件下,太阳历确定36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只差十分之一天,已经非常准确了,因此被传到了欧洲。但随着时间流逝,七百多年后,太阳历与实际时间已差了半年,甚至连寒暑都颠倒了,统治者不得不做出调整。

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儒略·恺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改革:设平年闰年,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六十六天,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单月每月三十一天,双月每月三十天,但二月在平年为二十九天,闰年为三十天。恺撒对新历法很满意,因此用自己的族名命名新历法,“儒略历”就这样诞生了。

这可让继任者屋大维嫉妒坏了:凭什么恺撒出生的7月有31天,而自己出生的八月只有30天!于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比恺撒地位低,他把二月减少了一天,把八月增加一天,后面的月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罗马历

这个比太阳历更加准确的历法,一经推出就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也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没有明确规定哪一年为起点,因此各地历法起算点各不相同,造成了很大不便;二则,它将正常的1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除2月外)30天,每4年有一个闰年,每逢闰年就在2月增加1天,这样平均下来,一个儒略年就是365.25天。

但是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约为365.2422天。回归年就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如此一来,儒略年就比回归年多了0.0078天,相当于11分14秒。这个时间差虽然很短,然而天长地久累积下来就变得很可观。到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时代,误差已经达到10天!

这对教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复活节的日期。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这是基督教的核心观点。早期基督徒中犹太人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流行根据犹太历法来确定复活节日期。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之后,复活节逐渐固定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这样一来,一部可靠的历法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否则就可能在错误的日子纪念救世主耶稣!

回归年

儒略历和天象误差了10天,意味着太阳在3月11日便通过了春分点,而不是正常的3月21日前后。由于复活节日期的计算需要考虑阴历,也就是月圆的因素,所以根据儒略历计算的复活节日期有时符合实际,有时则不符合。在一个全民信奉基督教的社会里,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格里高利十三世才会颁布新的历法。

格里高利历对儒略历的调整

那么,格里高利历到底对儒略历做了什么改进呢?

首先,教皇宣布1582年10月4日的第二天定为10月15日。这样一来,虽然有10天从日历上消失了,但可以保证第二年的春分日回到3月21日左右。

其次,为了避免重蹈儒略历覆辙,4年1闰的规定被改为400年97闰。具体来说,凡是年份为100的倍数的,必须被400除尽,才算是闰年。比如1700年,按照儒略历除以4,它自然算作闰年;但是按照格里高利历除以400,它就不是闰年。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格里高利年的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所以每4000年相差1.2天。比起儒略历每128年相差1天,格里高利历实在精确得多了。

格里高利十三世

鉴于这套历法的优越性,以及教皇的权威性,格里高利历很快被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波兰、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采用。当时欧洲正处在宗教改革的动荡时期,天主教和各大新教教派之间十分敌对。所以,新教国家对于采用格里高利历十分迟疑。比如,大英帝国直到1752年才采用格里高利历。

以华盛顿为例。现在都说他出生于1732年2月22日。但如果有人问青少年华盛顿的生日是什么,他会说1731年2月11日。因为英国当时不仅沿用儒略历,还把3月25日规定为一年的开始。调整历法之后,原本1月1日之后、3月25日之前的日子,都增加了1年;另外,华盛顿距离1582年又过去了100多年,因此需要“删除”11天而不是10天。

华盛顿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扩张,格里高利历逐渐被非基督教的国家采用。比如,日本从明治六年,也就是1873年开始使用格里高利历。但是日本仍保留天皇年号纪年,不使用公元纪年。因为公元纪年是从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份算起的。中国也从1912年开始使用格里高利历。相对于传统的农历而言,格里高利历又称作公历。

东正教国家对格里高利历的抵制比新教国家还要持久。直到20世纪初,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才陆陆续续采用格里高利历。但是在复活节日期计算问题上,东正教并没有追随格里高利历。伊斯兰教国家的情形与此类似,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格里高利历。

时至今日,我们早已生活在一个被公历统治的世界里。曾经互相敌对、互相隔离的文明采用了同一套历法,这无疑是全球化的显著标志。中国古人曾经用“正朔”,也就是正统历法来指代一个政权实施统治的正当性。公历,无疑是全球化时代的“正朔”。

阅读数 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