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赫德:龙旗下的局外人
无事可中立,有事即为英国人。

文/全历史 拾贰酱

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逝于英国白金汉郡芬格斯特

这个出生于爱尔兰乡村的英国人,在中国一共度过了54个年头。

他是清朝海关总税务司,帮助清廷将关税收入提高了7倍;他也是晚清有名的“业余外交家”,为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中挽回过一丝尊严。

赫德是清朝的一品大员,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可以看出清廷对他的重视。在他之前,传教士汤若望担任清朝一品钦天监正,郎世宁(此处可a1766年7月16日的北京)官至三品,利玛窦(此处可a1610年5月11日的北京)则没有获得官阶。三者中,他最位高权重。

清政府曾赐予赫德双龙二等第一宝星,表彰他对清朝的突出贡献。

然而他的内心始终忠于英国,因在华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先后获英国女王授予四个世袭勋位。

他用面子文化博得大清的欢心,又用关税优惠来回报英国。论在国家之间骑墙,赫德也许不输在欧洲各国之间腾挪的外交大师梅特涅(此处可a1806年8月10日的圣克卢)。

那么,赫德如何在中英之间保持平衡,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他是深谙面子文化的大清第一客卿。

首先,赫德促成了清朝第一次非正式出使欧洲。

两次鸦片战争(此处可a1857年12月28日的广州)前后,英国建立了在华使馆,把控了清朝海关,赫德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中国,成为一名外交领事。

清朝应列强要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赫德觉得这样效率很低,清廷建立驻外使馆才能与各国更好地进行外交联络。

清廷犹豫不决,直到赫德升任海关税务总司,他承诺垫付考察的费用,清廷才成立使团。

使团领导人是一个退休的知县,其他成员则是同文馆的学生。这样一个老人和孩子组成的使团,引起了京城里欧洲人的不满,他们觉得清廷对欧洲国家并不尊重。

赫德却不在意他们身份的低微,他明白,这对朝贡体系思想之下的清朝,已经是巨大的改变了。

恭亲王奕䜣,竭力劝说守旧派允许使团出行。

使团抵达英国后,赫德戈登将军联系,希望他能够安排一次使团与英国女王的会晤。戈登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此处可a1851年1月11日的金田),与李鸿章(此处可a1896年3月28日的上海)等人有过深入交往,明白清朝的面子文化。

几天后,使团受到了女王的接见。随后他们考察了法国德国俄罗斯等11个欧洲国家。为清廷后来设立驻外使节奠定了基础,赫德成了东西方交往的第一功臣。

其次,他解决了中英因马嘉理事件出现的外交危机。

当时,马嘉理(此处可a1875年2月21日的勐往乡)代表英国到云南勘查地形,被当地人误杀。事发后,清廷只是处理了一名下级军官、逮捕了几个平民了事,引起了英国极大不满。

驻英公使威妥玛把军舰开到了中国港口,向清政府施压,要求处死云南总督,并给予英国更大的贸易优惠。

赫德出面调停。他知道封疆大吏关乎朝廷脸面,大清不可能妥协。于是,他提议处理一些中级军官。并以“改善对外商务关系”的名义,要求清廷开放更多口岸,变相扩大英国的贸易利益。

另一方面,赫德也知道,英国人最重实利。他劝说威妥玛,只要让在谈判中给足清人面子,清廷乐于在贸易利益上作出妥协。

赫德的斡旋下,中英双方各取所需,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战争。

第二,他是建立廉洁海关的大清钱袋子。

赫德认为缺钱是导致清朝官员贪腐和社会落后根本原因。通过廉洁高效的海关,他成了大清最强的赚钱机器。

上海海关大楼外的赫德铜像。

他的廉政思想,来自一件受贿案。

唐阿七是赫德的一名翻译,因受贿被捕。但是狱卒为了向他家人索贿,滥用私刑,唐阿七几乎被折磨致死。

赫德惊觉清朝的贪腐行为如此普遍且手段残忍,祸根在于官员薪资太低。

于是,他在海关大力推行高薪养廉政策,连最低等钤子手(验货员)年薪都有600两白银,是一品大员的3.3倍。

当然高薪不能杜绝贪污,赫德参与了所有海关雇员的选拔,制定了突击审计等严格的办事制度等。

赫德卸任前,清朝实现了关税飞跃,从年入500万两到3500万两,占到清廷总收入的1/5。

赫德曾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和与大清帝国一起走向现代化。他在1865年递交总理衙门的《局外旁观论》,吹响了洋务运动的号角。

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北洋水师(此处可a1888年12月17日的刘公岛)的第一艘舰艇、第一家现代邮局(此处可a1897年2月20日的北京),以及洋务运动中所有的企业,资金都来自赫德领导下的海关。

但是,清朝的荣辱在赫德眼中,不过是实现个人的价值的路径,这些漂亮的财政报告和光鲜的现代企业背后,归根到底还是大英帝国对清朝人民的掠夺。

烟台条约》《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都有他的参与,赫德这个“大清钱袋子”上,有一个漏向英国和列强口袋的大洞。

最终,他还是忠于英国利益的英国人。

无论从情感还是国家利益方面来看,赫德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国人。

赫德结婚前在中国度过了长达十二年的独身时期,只不过法律意义上独身。他的中国情人曾为他生育三个子女,但赫德认为配得上自己的只有英国淑女。

赫德把三个私生儿女送养后,娶到了优雅得体的英国夫人。

另外,赫德帮助清廷成立海军一事,也能看出他代表了英国的利益。

清朝借英国力量建海军共有两次。

第一次,是通过赫德的前任海关税务司李泰国。他为人傲慢,毫不掩饰侵占中国海权的意图,直接拉来一支英国海军,还扬言从将领到士兵,都只听他的指挥。

李泰国,1855年至1863年间任清朝政府首任海关总税务司.

这相当于让清政府出钱,给李泰国打造私人武装,连赫德都觉得荒谬。也是这件事,让从中调停的赫德得到清廷青眼,接任海关税务司。

第二次,由赫德亲自购买军舰。赫德为清廷购入一批吨位较小的蚊子船,后来李鸿章(此处可a1894年8月26日的天津)发现,这些船炮重船轻,无法远洋作战,希望购入铁甲巡洋舰。赫德却坚持“蚊船可制铁甲”,“铁甲靡费无用”,意图控制清廷购舰渠道。

人的行为大多出于对利益的追求,赫德也是一样,个人的财富和祖国的荣誉,一起构成了他做事的根本动力。

历代评价

赫德虽系外国人,察其性情,尚属驯顺,语言亦多近礼。

——恭亲王奕䜣

阅读数 4.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