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勋起义:祸基桂林
前因:1.南诏陷安南,2.裘甫起义;后果:黄巢起义。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南诏陷安南:863年(唐咸通四年),南诏国攻陷安南,唐朝廷募集2000兵驰援安南,其中分了800人守桂林(今广西桂林)。

裘甫起义:公元860年1月(唐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率领百余农民起义,史称裘甫起义。

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桂州(今广西桂林)戍边的士兵在粮料官庞勋的带领下发动起义。

五年前,南诏国攻陷安南(今越南,当时属唐管辖),朝廷在徐州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募集2000士兵支援安南,其中分了800人戍守桂林(今广西桂林)。

南诏国的位置和大致的势力范围

按照当时的制度,戍守的士兵3年调换一次。可是到868年,戍守桂林的士兵即将迎来第二次调换时,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却以没钱安置大伙儿为由,提议再晚一年调换。

徐州、泗州本来就民风彪悍,加上这些临时招募的雇佣兵成分复杂,贫民、强盗、银刀兵(曾在徐州作乱的一伙骄兵)一个比一个豪横,平时他们就不满上级的严苛,此时归乡的心愿又被无视,于是愤怒的火山爆发了。

都虞侯许佶率先起事,杀死了都将。然后众人推举平时比较有威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带着大家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朝廷得知兵变的消息后,表面上是息事宁人的态度,赦免他们无罪,暗地里却让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见机行事,找机会一举剿灭这伙叛兵。

庞勋带领大伙儿回徐州,由于朝廷的宽容政策,众人上缴了武器,一路还算顺利。但是在途经湖南时却遇到了严防把守的官兵。那里的官兵对他们很不友好,甚至拔刀相见,这让庞勋等人起了疑心,觉得朝廷可能要对他们不客气。

唐末百姓欢迎起义军的情况

于是大家纷纷拿出钱来打造兵器、盔甲,然后乘船东下,经过浙西到达淮南。庞勋沿途招募更多的银刀军故旧加入进来,叛军的人数发展到1千多人。

随着叛军数量的增多,庞勋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在大家经过泗州,快要到徐州时庞勋突然向众人宣布,说自己得到密报,官军正在徐州城里守株待兔,等大家一到就要被杀,还要灭族。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团结一心,冒险一搏,以求富贵。众人纷纷同意。

于是庞勋向朝廷上书,要求惩治之前苛政的军官,并妥善处置自己这一伙人,由一个将领统帅。实际上庞勋是想自己统领这批人马。

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接到上报后,看出庞勋的伎俩,于是决定派军征讨叛军。崔彦曾派都虞侯元密率兵3000人,配合其他州兵一同征讨叛军。

庞勋没有和元密硬碰,而是设下假人作为疑阵,悄悄领兵向宿州(今安徽宿州)进发。

元密军误把疑阵当成了叛军,直到庞勋离开后才发觉上了当,他怕有埋伏就没敢立刻追。庞勋在濉水遇到宿州兵500人,双方交战,宿州兵一触即溃,庞勋顺利到达宿州。宿州城没有士兵,官员早已逃跑,庞勋占领了宿州。

京剧中的庞勋

庞勋占领宿州后,招募壮丁,队伍很快发展到几千人。

第二天,元密率军赶到,庞勋先是用火箭射着了官军营帐,然后趁乱发动突袭,消灭官兵近300人,然后返回城中。夜里,庞勋率众乘300艘大船,装满物资逃走。

第二天天亮,官军才发觉庞勋已经逃跑,于是奋起直追。追上后,官军发现叛军把船停在堤坝下,有人在堤坝上,见到官军就躲了起来。元密以为叛军怯战,就发动出击,结果不料叛军从船里杀出,堤坝上的叛军也杀了回来。两面夹攻,官军大败,元密战死,不少官军投降。庞勋从降兵口里得知徐州空虚,于是立刻领兵朝徐州杀来。

不久,庞勋军率六七千人杀到,杀声震天。庞勋军对居民秋毫不犯,赢得了人们的拥护。于是这些久被压迫的百姓也帮着叛军攻城,固若金汤的徐州城轻易被庞勋攻下,崔彦曾在城破后被俘。庞勋声名大震,徐州百姓纷纷加入到叛军之中,庞勋军增长到1万多人。

之后,庞勋派部下分头带兵攻城略地,占领今山东南、安徽北、江苏北大片地区。各地的农民也纷纷起义,加入进来,队伍迅速发展到20万人。

期间,唐懿宗曾任命康承训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3万人马前来镇压起义军。结果在雾天被起义军偷袭,官军死伤惨重,起义军缴获大量军事物资。

这时,接连取胜的起义军有了骄傲自满的心理,没有进一步向长安方向进军。庞勋则产生割据一方的想法,屡次给朝廷上书,要求朝廷封他做节度使,这给了朝廷喘息之机。

庞勋起义的路线

869年(唐咸通十年),朝廷征调全国的兵力和物力,凑齐约10万大军再次来平叛。这次官军的主将还是康承训,但多了几千沙陀骑兵。在辽阔的苏北平原上,这支沙陀骑兵简直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起义军多次占据优势,但总被沙陀骑兵冲杀溃散。

官军还施行了一个策略,承诺对起义军不再定罪,所以许多起义军士兵不战自溃。起义军将领也被朝廷分化,不少起义军将领投降朝廷,如宿州守将的张玄稔,率部几万人投降朝廷,对起义军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起义军多次战败后,庞勋才意识到起义军应该和朝廷势不两立,这样才能提振士气,但为时已晚。起义军被分化瓦解,新加入的起义军士兵斗志不足,庞勋亲自领兵作战也无济于事,在一次突围战中战死,庞勋起义宣告失败。

后果

黄巢起义:公元878年(唐乾符五年),出身于盐商家庭的黄巢领导农民发动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结论:庞勋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为之后黄巢起义埋下了伏笔,许多参与过庞勋起义的人后来也参加了黄巢起义,所以史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其中的“桂林”指的就是庞勋率领的800戍兵。

阅读数 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