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与他17岁所作的《仲夏夜之梦序曲》
如梦如幻、清澈透明的音乐

《仲夏夜之梦》(Ein Sommernachtstraum)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同名戏剧创作的标题音乐,包括一首序曲,以及1842年为剧本所作的12段配乐。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17岁时就已经完成的作品。1826年,门德尔松阅读完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与门德尔松存在亲戚关系)与路德维希·蒂克的《仲夏夜之梦》德文译本后,乐思情不自禁涌现在脑海中,很快就创作出了这部序曲。

乔治·格罗夫称之为“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早熟的奇迹”。序曲于1827年2月20日在当时普鲁士的什切青(今属波兰)首演,音乐会的指挥是卡尔·勒韦。门德尔松当时刚满18岁,在暴风雪下赶路80英里来到首演地点,这是他第一次公开露面。

门德尔松

这部作品的完成标志着门德尔松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只是因为作曲家当时很年轻,更是因为门德尔松用娴熟的创作技法,使用古典主义的奏鸣曲式写出了一部浪漫主义实质且极具艺术性的音乐作品。

门德尔松着力于描绘一幅森林仙人与精灵的梦幻世界,完美地表现出了原作的复杂性、戏剧性和神奇的故事。乐曲清澈透明、精巧灵动、舒展流畅,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中的精品之一。直到今天,这首序曲仍然十分流行,经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

仲夏夜之梦

序曲采用奏鸣曲式,一开始四个空灵飘荡的和弦,营造出一幅富于梦幻色彩的场景。

随后由小提琴跳弓弱奏奏出的第一主题,轻快旋转,仿佛林中精灵和仙子正在曼妙起舞,之后的庄重辉煌、迅捷有力的连接段则是仙王奥博龙和仙后提坦尼娅的形象,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则是两对恋人的爱情主题,旋律舒展流畅、温暖婉转,优美如歌。在呈示部最后出现的节奏有力的旋律,则是小精灵们的舞蹈。

在发展部中得到着力发展的是轻快跳跃的第一主题,乐曲灵巧精美、舒展而又带着轻轻的阴暗与忧郁,最后是哀婉的第二主题。

随着空灵和弦的再次出现,乐曲进入再现部,伴随着小仙子永无休止的轮舞,爱情主题也得到发展,乐曲舒展明亮,和谐自然,温柔而美丽,好像仙王和仙后已经重归于好,两对恋人的爱情也得到完美解决。

最后在乐曲的尾声中,欢乐和谐、庄严辉煌的乐曲,象征着一个美满的结局。在小仙子的轮舞之后,乐曲转为悠远空灵,渐渐归于沉寂,一场仲夏夜的幻梦结束了。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仲夏夜之梦》序曲

1843年,当普鲁士国王让门德尔松为舞台剧写一部标题音乐作品时,门德尔松毫不犹豫地想起了自己十六年前写的这部序曲,并接着写为全剧创作了12段配乐。这部序曲因此成为《仲夏夜之梦》全部配乐的基础,使其与新创作的配乐片段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为我们留下一部充满梦幻色彩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各大婚礼上,我们都能听到一首熟悉的音乐《婚礼进行曲》,而它就出自《仲夏夜之梦》,这是门德尔松用来描写剧中恋人们举办集体婚礼时所使用的音乐。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