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的恋母情结
后宫佳丽三千他不爱,独宠半老徐娘万贵妃。

文/全历史 王莫失

1487年9月9日,明朝第8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崩逝,享年41岁。

明宪宗在位时期,虽为于谦平反(此处可a1457年2月16日的北京),但由于其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且极度缺乏安全感,致使他专宠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只信宦官、外戚,任用奸邪,士大夫官僚集团的权力被空前削弱,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那么,明宪宗的恋母情结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土木堡之变,父亲被抓走。

1449年,土木堡之变,宪宗的父亲英宗被蒙古人掳走(此处可a1449年8月30日的土木堡),宪宗的叔叔郕(chéng)王朱祁钰登上皇位。当时作为太子的宪宗才2岁,大明朝遭遇如此变故,宪宗的奶奶孙太后将自己的侍女万贞儿派到宪宗身边,吩咐她要全力照顾宪宗周全,从此万贞儿便与宪宗形影不离。

其次,被废出宫,留下心理创伤。

叔叔朱祁钰登上皇位后,一心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宪宗在5岁那年,被废为沂王。

从小便缺少父母关爱,如今又被废赶出宫外,这样的遭遇给5岁的宪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以致于落下了口吃的毛病。而就在宪宗幼小的心灵孤独无助时,只有万贞儿不离不弃陪在他的身边,既像姐姐,又像妈妈,更像情人,由此宪宗对万贞儿产生了深深依赖,形成了恋母情结。

本来宪宗只想如此安度一生,可命运偏又将他推上皇帝宝座。1457年,宪宗10岁,他曾被蒙古人抓走的父亲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此处可a1457年2月10日的北京)。宪宗再度成为太子,英宗死后,宪宗继任。

影视剧中的夺门之变

那么,明宪宗又是如何专宠万贞儿的?

首先,废掉吴皇后,想立万贞儿为后。

吴皇后是父亲英宗为宪宗选的。宪宗专宠万妃,吴皇后很看不过去,便找机会痛打了万妃,这下万妃可算抓住了机会,跑到宪宗面前哭诉,宪宗当即怒道:“此等泼辣的女人,若不把她废掉,誓不为人。”可怜的吴皇后,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废了。

其次,想立万贞儿的孩子为太子。

虽然吴皇后被废,但是在太后和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之下,宪宗没能成功立万妃为皇后。因为她不仅比皇帝大17岁,而且还是卑微的宫女出身,实在有违祖制。

于是宪宗就想着立他们的孩子为太子。成化二年(1466年),万妃果然为宪宗生下了皇长子,被封为贵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兴许是因为万贵妃年纪过大,皇子先天不足,没过周岁就夭折了。皇子的夭折对万贵妃打击很大,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使她不光专权乱政,而且开始毒害皇嗣。

成化五年(1469年),柏贤妃为宪宗又生下了一个皇子,宪宗很高兴,随即便立为皇太子。然而万贵妃却很不高兴,于第二年就把小皇子毒死了,宫人太监们都知道是万贵妃所为,却没人敢去告发。后来继位的明孝宗,是当时太监和宫女瞒着万贵妃偷偷在宫里抚养长大的,算是为宪宗留了后(此处可a1470年7月30日的北京)。

明孝宗万贵妃的画像

然而,即便万贵妃如此狠毒,宪宗依然对她又爱又依赖。万贵妃因病过世时,宪宗哀叹:“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也于同年郁郁而终。

宪宗对万贵妃的恋母情结和依赖感,不仅使后宫被万贵妃控制,而且由于宪宗的软弱无能,使万贵妃的势力与宦官和外戚勾结,严重影响了前朝的政局。

首先,宠信太监,增设西厂,监察百官。

汪直本来只是御马监的太监,后来勾结万贵妃,得以陪在宪宗身边,为了让宪宗“欲知外事”,设置了西厂,成为西厂提督。起初西厂只是为了帮皇帝刺探皇宫外的地方事务,后来人数逐渐增多,不仅凌驾于锦衣卫之上,而且人数比东厂多了一倍。

职权也从刺探事务扩大到监察百官。而汪直一面用职权压制百官,一面大肆敛财献给万贵妃,士大夫官僚集团完全被压制。汪直之后的太监梁芳钱能等人也都一样,都是勾结万贵妃,从而专权乱政。

后来都察院的官员上疏抱怨,说宦官的人数已经超过的一万人,财政支出巨大。大学士商辂向宪宗上书建议撤销西厂,结果竟然被宪宗罢免,由此可见当时宦官的势力之大。

其次,专宠万安,内阁被外戚控制。

万安虽然姓万,但他不是真的外戚。他为了讨好万贵妃,自称是其子侄,认万贵妃为姑姑,结果成了内阁首辅。每次宪宗与内阁议事,商辂等阁臣若上奏让宪宗不高兴的事,万安便高呼“万岁”,因为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所以当时都称万安为“万岁阁老”,由此使得内阁完全被外戚控制,失去了话语权。

最后,设立传奉官,士大夫集团进一步被架空。

宪宗为了满足后宫和宦官的私欲,经常越过官僚集团,不经吏部选拔,直接任命官员,当时称这些官员为“传奉官”。

当时后宫和宦官借宪宗的名义,大行私利,卖官鬻爵。据说,当时太监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由此导致官员内部异常混乱,出现文官不识字,武将拉不开弓的情况,民间百姓也传出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士大夫官僚集团的权力被空前削弱,一时之间,朝政腐败。

明宪宗时期,由于其专宠万贵妃,任用宦官、外戚等近臣,导致士大夫官僚集团的权力被空前削弱,将中国古代内外朝循环规律发挥到了极致(详见规律29– 内外朝循环规律:大家都信身边人)。

历代评价:

宪宗不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

——白寿彝

他几乎不加鉴别的使用为人卑鄙的侍从,在决策方面优柔寡断,对待朝臣的好恶也是任性的。

——崔瑞德

阅读数 8.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