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练习曲》这部变奏曲对于舒曼的重要性,恰似《哥德堡变奏曲》之于之于巴赫,其成功已成为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不朽案例。
舒曼在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其中《交响练习曲》完美地将练习曲与变奏曲相结合,是舒曼早期钢琴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交响练习曲》以其艰深的技巧而常常令人退避三舍,使得该作品并不像《狂欢节》那般上演率更高。此作从内容到形式都饱含浪漫主义的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让一架钢琴就相当于一支交响乐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这部作品首次正式出版的时间是1837年,但舒曼实际上从1834年就开始了该作品的创作。舒曼曾与一位姑娘艾尔内斯汀(Ernestine)相识并堕入情网。此前,艾尔内斯汀的父亲弗里金(Fricken)男爵——一位业余音乐家正好完成了一首长笛曲。那时,舒曼正沉浸在对男爵女儿热烈的爱慕之中。弗里金男爵遂将此长笛曲寄给当时正热衷于音乐评论并已颇有名气的舒曼寻求评论和指导。这部作品的主题旋律便则取材于此,以它的主题写了钢琴变奏曲。
1985年阿什肯纳齐现场演奏《交响练习曲》
同年,舒曼在给弗里金男爵的信中提到了对作曲的想法:“事实上,我正在以您的主题创作一首变奏曲,我将称其为‘悲伤的’”。在致弗利肯的第二封信中,舒曼又写到:“变奏上我不想使它成为即兴的沉思性,我希望它能呈现交响曲的气势,同时又具有高超的技巧性。”
作品最初由维也纳的哈斯林格出版社于1837年印刷发行。1852年,汉堡的修贝尔斯出版社再次刊印这部作品时对终曲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并删去了其中并非派生于主题的第3首练习曲和第9首练习曲,将题名改为《变奏曲形式的练习曲集》。
关于标题的最终确立,部分原因是舒曼受到了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的影响,认为第3首练习曲和第9首练习曲不适用于曲名中变奏曲的表述,因此将这两首删掉。不过,资料显示,在该版最终的校订样本中这两首都还跻身其间,题名保留了练习曲一词。最后的删减决定究竟出自舒曼亦或他人,却成了一个音乐史的谜团。

舒曼肖像(1839)
Josef Kriehuber绘
《交响练习曲》是一部由主题、9首变奏曲、2首练习曲和1首有相当规模的终曲构成的大型钢琴作品。尽管除终曲外的每一乐章都是二部曲式,作曲家却以难以超越的精湛技法对变奏曲式进行了有序地掌控,十分巧妙地避免了任何可能令人感觉到的单调乏味。
作曲家匠心独运地使每一乐章都隐涵一种特定的钢琴技术,比如和弦技术、踏板技术或者大跳技巧。与此同时,每一个变奏都通过旋律的或者和声的暗示,与弗里金男爵的原曲主题保持着联系(只有第3首练习曲、第9首练习曲与终曲例外,并非派生于弗里金的主题而是舒曼原创)。
管弦乐队的丰富音色得以丰富地展现,例如第1首练习曲中的定音鼓、第2首练习中的圆号与长号、练习曲第3首中犹如小提琴用跳弓演奏出的琶音效果以及大提琴风格的主题音调、第9首练习曲中门德尔松式精致的长笛和短笛音效等,都是别出心裁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而第6首练习曲的一段对于肖邦的回忆,时而优美温馨,时而阴郁伤感,让人难以忘怀。
王羽佳版《交响练习曲》(Op.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