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迎来40岁生日,回首八部电影配乐
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前三部《哈利·波特》电影成功地创作了海德薇主题,霍珀站在约翰·威廉姆斯的肩膀上,令作品的完整性达到了新高度。

2020年7月31日,哈利·波特迎来40岁生日。这个头发总是乱蓬蓬、遮住额头闪电状疤痕的小男孩,四十年前,出生于 J.K. 罗琳《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

哈利·波特与海德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手稿在1995年即完成,但是一直没人愿意出版,直到遇到“伯乐”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这本书才以500册的首印量面世。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译本封面

大约几年后,《哈利·波特》系列迎来高潮。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首版时,印数已是百万级别。青少年读者们在各大书店外彻夜排队,堪比明星见面会、任天堂游戏上市,一部小说获得这种待遇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译本

从2001年,美国华纳兄弟将《哈利·波特》系列七部小说改拍成八部电影上映,前六部小说各对应一部长片,而第七部小说分成上下两集上映, 分别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上/下)。八部《哈利·波特》电影全球票房高达78亿美元,是历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之一。

八部《哈利·波特》影碟

同时,制片方邀请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前三部电影作曲,第四部换成作曲家帕特里克·道尔(Patrick Doyle),第五部和第六部改为作曲家尼古拉斯·霍珀(Nicholas Hooper),最后两部由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Alexandre Desplat)完成。

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前三部《哈利·波特》电影成功地创作了海德薇主题。这个主题的主角、猫头鹰海德薇是哈利·波特11岁时的生日礼物,也是每次哈利放假后与魔法世界唯一的纽带与陪伴。

这只猫头鹰渐渐成为了哈利的标志,就像罗恩的老鼠、赫敏的猫、邓布利多的凤凰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主人的形象。约翰·威廉姆斯运用八音盒音色,描绘了海德薇的神秘、善良与温柔。

逍遥音乐节演出海德薇主题

比起时常让人想起《侏罗纪公园》的前两部配乐,作曲家创作的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配乐,更丰富,不仅有圆舞曲(Aunt Marge's Waltz),还有爵士乐(The Knight Bus)、打击乐(Buckbeak's Flight)、排箫独奏(A Window to the Past)以及混合风格(Mischief Managed!)。后来约翰·威廉姆斯将其改编为《哈利波特与小巫师组曲》。

《哈利波特与小巫师组曲》

帕特里克·道尔为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所做的配乐仍然采用了海德薇主题,不过是以变奏的形式(Foreign Visitors Arrive)再现,主要音乐写得大气磅礴、辉煌壮丽,令人想起《魔戒》或者《复仇者联盟》,比如The Dark Mark。同时,在旋律上,道尔留下了优美的篇章(Harry In Winter、Underwater Secrets),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配乐集锦

尼古拉斯·霍珀为《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带来了微微的电音风格,音乐充满节奏感。虽然这两部长片口碑不如该系列其他电影,但配乐时而弥漫着悲剧的气息(Possession)。

霍珀对海德薇主题的运用毫不避讳,他细腻的手法与汉斯·季默更接近,例如Loved Ones And Leaving,有许多渐变的处理。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配乐Loved Ones And Leaving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音乐更加成熟,的确哈利·波特也长大了。霍珀站在约翰·威廉姆斯的肩膀上,令作品的完整性达到了新高度,即使不看电影,也值得聆听欣赏。可以说,霍珀创作的两张原声是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的最佳音乐体验。

《哈利·波特》系列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为十年的大银幕接力画上了句号。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响应剧情哈利和伏地魔最后的对决,为上下集谱写的音乐诡谲而壮观,强调了风吹草动、一触即发的气氛,例如A New Headmaster。从服务剧情的角度无可挑剔,但对于喜爱原声的乐迷来说就缺少收藏价值了。

当然,擅长煽情的德斯普拉也写出了The Resurrection Stone这样优美的旋律,与雄壮的配乐主轴形成了起伏的层次。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配乐The Resurrection Stone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