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穆斯林征服耶路撒冷;后果:基督教夺取塞浦路斯。
文/陆伯让
前因:穆斯林征服耶路撒冷
1187年穆斯林领袖萨拉丁攻克耶路撒冷,这里也是基督教的圣地,因此基督教世界大为惊惧,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公元1189年,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参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最后,与穆斯林世界签署停战协定。
理查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为了夺回被穆斯林占据的耶路撒冷,他和法国、神圣罗马皇帝结盟出征,不过神圣罗马皇帝太倒霉,在半路落水而死,这一支军队没有东征。
十字军东征一直是欧洲重要的军事举措,各个欧洲君主都很期待,不仅是争夺宗教圣地,而且能劫掠大量财富。还有一点,基督教徒认为可以救赎灵魂。
理查也需要救赎。
因为他的王位是背叛了父亲抢来的。他的父亲亨利二世因为分封和几个儿子闹了矛盾,在最大的两个儿子病死后,他想立小儿子为王储。
理查这个老三干脆联合了法国国王叛乱,亨利二世郁郁而终,可以说是被他气死的。
传说理查吊唁父亲遗体的时候,血从父亲口鼻里流出,让理查悲痛又懊悔。
所以理查非常积极地参与东征,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一边是英雄相惜的对手,一边是尔虞我诈的盟友。

1191年阿尔苏夫战役中的狮心王理查一世
理查的对手是穆斯林最知名的领袖萨拉丁。
他掌握埃及,夺取叙利亚地区,把埃及和西亚都收入囊中,率军攻取了圣地耶路撒冷。
理查也是个果决善战的国王。
在东征时他选择海路,一路上收服各个小国,塞浦路斯岛就被封给他的一个手下,成为日后欧洲东扩的跳板。
久攻不下的阿卡城,理查只用了五周就结束战事,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早了50多天达到,却束手无策。但是他和理查合不来,在战利品分配时吵个不停,索性撤回法国。
因此,理查成为十字军统帅,向着耶路撒冷进军。
军队始终紧靠海岸,以便收到船队的补给。萨拉丁一路骚扰攻击,都没有成功,只好加强了防守,等待着传说中能从狮子嘴里掏出心脏的理查。
双方你来我往,理查曾在一天之内打退了萨拉丁的七次冲锋。
萨拉丁赞许地说:只有理查一世能征服他的帝国。理查一世生病时,面对萨拉丁送来的清水和水果,毫不怀疑地享用,还很欣赏萨拉丁的一个儿子,封他为骑士。
他们留下了一段英雄相惜的佳话,穆斯林史学家称理查骁勇善战,英国史书写萨拉丁风度不凡。
尽管差点攻取耶路撒冷,但理查还是选择和萨拉丁和谈。
一来因为萨拉丁把当地的粮食毁了,井水中也下了毒,英军补给困难;二来这里即使打下来,英国的兵力也守不住;第三他的弟弟约翰在法国的支持下造反,他要回去平叛。
最后双方订立《雅法和约》,基督徒保有先前收复的土地,也可以进入耶路撒冷;基督国家和穆斯林国家互开商路;双方停战5年。
无论作战还是和谈,两人都显得光明磊落。

理查一世与萨拉丁是西方传奇小说中的常客
欧洲这边却弥漫着阴谋诡计。
归途中,理查的船队遇到海难被毁,改走陆路,但是半路被奥地利公爵抓了起来,因为两人在东征的时候有过矛盾。
当阿卡城被攻破时,公爵率先升起了自己国家的旗帜,但是理查觉得他功勋不足,把旗子扯碎了扔掉。被羞辱过的奥地利公爵这下伺机报复,之后,他把理查交给神圣罗马皇帝。
因为老皇帝倒霉地死在路上,神圣罗马帝国一无所获,这个新皇帝便把理查当成了摇钱树,索要巨额的财富。
英格兰人民勒紧了裤腰带筹措赎金,救回他们的国王。每个骑士都先凑20先令,所有英格兰人交出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他重返伦敦后,造反的弟弟约翰迅速被击败。
臣民热烈欢迎理查,即使这个国王之前只来过英格兰一次,这次只待了两个月就回到法国,他还不会说英语,只把英格兰当成聚宝盆,卖官卖地,用来支持战争。
但是英国人民仍然敬爱这个国王,也许因为英格兰由大臣管理,理查长期居住在法国领地上,又战无不胜,人们把他当成荣耀又遥远的传奇。至今,英国议会还把他的雕像树立在大厦前,当做守护神。
理查参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把政治烙印留在中亚,把传奇留在了英格兰。

英国议会大厦外的理查一世雕像
后果:夺取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进入中东地区的关键通道,从此以后一直是西欧基督教徒国家,是欧洲向东扩张的重要根据地。
结论:狮心王理查参与十字军东征,是英军首次在十字军东征中扮演重要角色,让英国的影响力在东进的途中有所扩大。